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事件 天气事件

改则天气预报7天查询_改则天气预报

tamoadmin 2024-07-09 人已围观

简介1.请问9月8日至10月初 青藏线气候 等如何2.进藏路线图自驾进藏最佳路线图3.人造卫星的信号为什么可以传到地球上?在家避暑的方法: 持续几天地高温,大家都在为如何度过漫长的盛夏而发愁吧!据《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专家特意为酷暑提出了16种避暑方法,帮你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季。 1.少吃多餐 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

1.请问9月8日至10月初 青藏线气候 等如何

2.进藏路线图自驾进藏最佳路线图

3.人造卫星的信号为什么可以传到地球上?

改则天气预报7天查询_改则天气预报

在家避暑的方法: 持续几天地高温,大家都在为如何度过漫长的盛夏而发愁吧!据《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专家特意为酷暑提出了16种避暑方法,帮你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季。 1.少吃多餐 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2.吃辛辣食物 虽然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的确难以想像,但是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内的热量接收器,提高血液循环.导致大量出汗,所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体温。 3.温水冲澡 使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虽说冲凉水澡让你听起来很诱人,但是你的身体会在凉水澡后产生更多的热量以弥补冲澡时失去的热量。 4.呆在地下室 如果你有一间地下室,最好在每天太阳最毒,气温最高的时候躲在里面,一般情况下地下室的温度都会比高层楼房温度低10到15度。 5.室内要拉帘 不在家时,把窗帘拉上,这样就能阻止热量进入,以防形成温室。 6.多喝水 在炎热的天气里,你或许想要一杯冰镇啤酒。最好少喝酒,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此外,咖啡或是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也尽量少喝,它们都会增加体内的代谢热量。 7.女性选用芦荟产品 用冰凉的芦荟油代替保湿霜,早晚使用能够起到降低皮肤温度的效果。 8.放慢动作 避免剧烈活动,巨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如果你有跑步的习惯,最好在每天早上7点前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再跑。 9.使用冰袋 可以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无需冰箱冷冻就有降温效果。 10.选好枕具 使用羽毛或绒毛枕头,枕套最好是棉质的,合成纤维的枕套会积累热量。 11.自制降温用品 如果第二天你要在烈日炎炎中忙碌,最好前一天晚上准备一些湿的绒布放在冰箱里,第二天找个塑料袋装上,开始感觉热的时候用它们擦擦脸,你会备感凉快。 12.睡前冰床单 换掉棉被,盖个床单,还觉得热的话,给床单套个塑料袋,睡前放在冰箱里冰上几个小时。我们入睡时体温会有所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在热天里很难入睡的原因,从冰箱里直接拿出来的清凉床单会帮助你尽快入睡。 13.做白日梦 坐着休息一下,闭上眼睛,小睡一会儿。研究表明,人体对“白日梦”的反应之一就是降低身体温度。 14.喝菊花茶 专业人士称菊花茶能够降温清脑。 15.穿棉质服装 穿上轻薄的浅色棉质衣服,合成纤维衣料容易锁住热量,而棉质衣服利于排汗,汗水的蒸发又能使你感觉更加凉爽,浅色衣服还能反射更多的阳光。 16.凉水冲手腕 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五秒,因为那里是动脉流过的地方,这样做可以降低血液温度。

请问9月8日至10月初 青藏线气候 等如何

准备一双舒服的鞋子,临行前看一下当地近几日的天气预报.

带上一个折叠伞,晴天遮阳,雨天遮雨.

带上可以减免票的证件:如学生证,士兵证,军官证,导游证.反正有什么证你就带上,外一有用呢,可以省点银子.

身份证,机票或是车票不要忘了,带手机和手机电池加充电器,相机也是这么一套,当然最好都准备两块电池.相机卡别忘了.

华东五市都是城市,身上不用带太多现金,带个信用卡就可以了.带点防暑和拉肚子的药,以备急用.其它的药去药房就好了.

衣服不要带太多,但要带套长衣和裤.以防外一.

最好带点湿布,卫生方便.

进藏路线图自驾进藏最佳路线图

本来只想复制气候篇,想想还是全复制了,希望LZ不要闲罗嗦.

《一、道路篇》骑藏当然是走公路。标准的说法是四条公路:青藏、川藏、滇藏、新藏其实滇藏的终点是在川藏的中途。所以骑藏的一般路线就是青藏、川藏、新藏三种。只是川藏的前半段有三种走法(加上川藏北线)。最近在青海玉树到西藏昌都之间的古路又好走了。所以出现了第四种选择:康藏(唐蕃古道)。 青藏公路分前后两段:西宁-格尔木-拉萨。西宁至格尔木路段经过日月山、青海湖、橡皮山到达茶卡,茶卡到格尔木分为南北两条路。北线是在柴达木盆地的北边沿,路程比南线长140km左右。途径乌兰、德令哈、大柴旦、锡铁山。南线是在柴达木盆地中部穿过,目前路况极好。途径旺尕秀山、脱土山、香日德,路程780公里。格尔木到拉萨,途经纳赤台、西大滩、昆仑山、不冻泉、五道梁、风火山、二道沟、沱沱河、雁石坪、唐古拉山、安多、申格里贡山、那曲、当雄、念青唐古拉山、羊八井。路程1160公里,青藏公路为国家二级公路干线,路基宽10米,坡度小于7%。 ----------------------------------------------------------------------------------- 青藏公路间距 里程 海拔 简介 ----------------------------------------------------------------------------------- 西宁 0 0 2200 潢源 45 45 2600 小上坡,路上有109-2000到109-2020的路碑适合留念照片日月山镇33 78 3000 中上坡日月山 15 93 3468 大上坡倒淌河 17 110 3200 大下坡江西沟 56 166 3200 平路黑马河 58 224 3200 109-2175,平路,路况好橡皮山口30 254 3817 109-2205,17公里中上坡 ,13公里盘山路。茶卡 50 304 3300 109-2255,15公里大下坡,20公里缓下坡,15公里平路乌兰 70 374 3200 30公里小上坡,40公里小下坡野马沟 69 443 3000 延河边公路走,起伏路,趋势小上坡德令哈 40 483 2900 小下坡怀投塔拉95 578 3000 小上坡 (佚名)山55 633 3300 中上坡大柴旦 95 728 3100 中下坡20公里,然后起伏路锡铁山 23 751 3200 17公里平路,6公里大上坡锡铁山镇45 796 3000 6公里大下坡,39公里起伏路格尔木 127 923 2807 109-2744 下坡为主,偶尔上坡纳赤台 84 1007 3573 109-2828 小上坡西大滩 38 1045 4161 109-2866 小上坡昆仑山口32 1077 4767 109-2898 2900离开公路,10公里到达玉珠峰南坡大本营。不冻泉 21 1098 4720 109-2919 中下坡索南达杰站33 1131 4700 109-2952 平路五道梁 55 1186 4637 109-3007 起伏路沟沟梁梁的风火山口69 1255 5010 109-3076 50公里起伏路20公里大上坡二道沟 15 1270 4779 109-3091 大下坡沱沱河 63 1333 4547 109-3154 起伏路雁石坪 90 1423 4713 109-3244 起伏路 小上坡唐古拉兵站51 1474 4980 109-3295 起伏路 唐古拉山口48 1522 5231 109-3343 30公里小上坡 15公里中上坡 3公里大上坡安多 87 1609 4686 109-3430 10公里大下坡 10公里中上坡 5公里大下坡 其余小下坡申格里贡山口15 1624 4880 109-3445 7公里平路 8公里大上坡那曲 120 1744 4513 109-3565 6公里大下坡 90公里起伏路 24公里 小下坡当雄 165 1909 4300 109-3730 70公里小上坡 90公里小下坡念青唐古拉山口48 1957 4500 109-3778 20公里小下坡 20公里小上坡 8公里中上坡羊八井 27 4313 109-3805 10公里大下坡 17公里小下坡拉萨 75 2059 3658 109-3880 75公里小下坡,进城后的路程真长啊 ----------------------------------------------------------------------------------------- 川藏公路是从成都开始,经雅安、康定,到新都桥分为南北两线。北线经甘孜、德格,昌都、到邦达。南线经雅安、理塘、巴塘,芒康,到邦达。然后再经巴宿、波密、林芝到拉萨。北线全长2410公里,南线全长为2150公里。川藏公路沿线海拔落差最大,全线几乎没有平路。道路崎岖,每年7、8月份是雨季,时常有塌方,滑坡、泥石流。新藏公路起点在新疆叶城。全长2840公里。是海拔高度最高的路。途径界山大坂、多玛、狮泉河、革吉、改则、洞错、措勒、拉嘎、拉孜、日喀则、江孜到达拉萨。 **************************************************************************************

《二、气候篇》理论上说,骑藏最好的时间是每年的5、6月份。主要是因为雨水少。实际上骑车人多在7、8月份才有假期。免不了一番淋漓之苦。 1、风朋友们一致认为上坡不可怕、顶风最要命。因为上坡就像存款,有借有还。上再多的坡总有下坡爽的时候。顶风就麻烦了,就像丢钱,丢多少,少多少。想起来就不爽。在柴达木盆地有时会遇到很大的顶风,就像罚款,极度郁闷。顺风嘛,就像**中奖。实在是斯乌昂-爽。 2、雨大家都知道感冒会出人命的。那就最好不要被雨淋到。也看运气,一个同伙,一路感冒发烧拉肚子。也没有死亚。雨是免不了滴,多少的问题。这一路上有各种各样的雨。在西宁到格尔木路段的雨比较多。在橡皮山有朦朦细雨。如烟似雾,不知不觉间全身尽湿。在戈壁滩有二愣子雨,本来蓝天白云,艳阳高照,忽然头顶一团灰云里落下巨大的雨滴,恶狠狠砸在头顶,吓人一跳,落个三五点,又没了。在大柴旦有瓢泼大雨,下的地动山摇,惊心动魄。也是嘎崩一声就能停住,然后立即出太阳。高原空气清澈,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有云的地方下面飘着斜斜的雾气一样的东西,也是雨。云随风走,雨随云动。运气好的时候。雨云总在路前面几公里的地方慢跑,一路上就总是好心情。或者总在后面几公里的地方跟着跑,那就不免紧张兮兮的一路紧赶。最惨是人总在雨中云下,人走雨走,人停雨也就赖在头顶下个没完。只好一路狂奔。FT2DS。通常,如果看到天上的云如果像是很大的一片薄薄的羽毛的样子的话。可能会遇到比较大的雷雨。如果看到“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而且每一朵白云都圆滚滚的话。一有风,就会聚成大片的乌云,就有雨。雨中骑车最难受的就是鞋子进水。双脚冰凉,极易感冒。其次是裤裆进水,严重影响骑车的蹬踏动作,而且,样子就像......很没面子啊。 3、雷路上遇到很多次打雷。心中诚惶诚恐,无比敬畏。其实被雷击中的概率很小。不过一旦发生,惨不忍睹。而且从传统观念上说,通常是暗地里做坏事的人会被雷劈。所以一旦被雷打到,全家人都会脸上无光。如果实在想作些什么的的话,那就是拼命骑车,真心祈祷。或者象我一样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躲在路面下的涵洞里。尽管我知道:被洪水冲走的概率远远大于雷劈。我不知道这样做是愚蠢还是胡涂,也许是大脑缺氧。还好我还没有听说有那个骑藏的弟兄被雷劈到了。 4、雪夏天毕竟是夏天,遇到雪的机会毕竟不多。大部分时候都是远远地看到雪山上的雪。我们只在小唐古拉山口零距离的模到了雪。不过听说在我们经过唐古拉山口的第二天 ,那里下了一尺厚的雪。(未经证实) 5、雾西部干旱,很少遇到雾,但我两次经过橡皮山都遇到大雾。不知是当地气候如此还是巧合。 6、洪水本来以为这是南方的特产,不料在青海遇到了,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眼前,景色壮观。本以为洪水是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涨起来。看到的却不是。当时是晴天(前面几天一直下雨)。我们出德令哈,即将到达怀投塔拉的时候,那洪水呼啸而来,从干透的戈壁河床轰然掠过。在我前方几十米远的地方如一面墙扫过公路。水头高一米以上。如果正好骑车在那里,肯定会冲走。水头虽大,续流一般。水位迅速降低,路面水流很快就会低于中轴。我因为没有经验,经过的时候想快速通过。结果前轮甩泥,污染链条及变速器。很糟。 7、冰雹路上多次遇到冰雹,好在持续时间都不长。打的头盔乒乓作响,耳朵旁边被打到一次,比较疼。 8、冻雨这个可能在什么地方都不常见,我们在昆仑山口遇到了。不大,只是象征性的下了一点点。 9、沙尘青藏公路很长,地质结构也不稳定,在加上修铁路。所以这条路恐怕永远不会修完。修了再坏,坏了再修。所以总会有尘土飞扬的路段。而且是极细的粉尘。粘在链条上、行李上、脸上、车把上、镜头上、肺泡上。尘土遇到雨水就变成泥巴。那个变态的地方的变态尘土遇到变态雨水生成了千奇百怪的变态泥巴。有时粘的变态,蹬不动车。有时滑的变态,车轮空转。早晨天冷一冻,那就很硬,还锋利的变态,能扎破轮胎。 10、日晒最厉害的放到最后。我第一次见到太阳能够把皮肤晒出水泡,真真切切。一个同伙的耳朵中招,完全就像是开水烫伤的那种水泡。竟然只是晒了一天!一般人都会注意到防晒。可是一般都会忽略鼻尖、手背、大腿、耳朵、脖子。我第一次见到太阳灶的实际应用。一壶凉水在两片反光镜的照耀下很快沸腾。太阳灶是江苏生产的,我在江苏却从没见到这过。 **************************************************************************************

《三、装备篇》 1、车子。对青藏公路来说,因为大多是平整的公路。所以使用700C的旅行车较为适宜。轮胎可以选择38、41、43等较为粗大的型号,适合驮运行李。目前国内可以买到的型号主要有: GIANT-ARK、ROCKMACHINE-CROSSWAY、GT-NOMAD、GT-TIMBERLINE(26")等。 GIANT-ARK比较容易买到,着重介绍: GIANT-ARK是GIANT(昆山)公司的产品。市场售价¥1698 2002年6月底面世,是专门设计的长途旅行车。详细配置如下:车架:GIANT(商标)-SUPERLIGHT(超轻)-ALUXX(某种铝材) 碗组:VP(台湾) 前叉:RST-TR-PRO-HL(700C)(台湾) 把立:ZOOM铝制,角度可调横把:ZOOM铝制,蝴蝶把把套:黑色海绵 座包:SUSTEK 座管:SUSTEK(弹簧) 座管夹:GIANT 外胎:正新700×41C 内胎:正新700×35C 胎垫;黑色橡胶条车圈:单层铝圈辐条:S不锈钢车轴;JOY(久域)(台湾) 刹车:promax-TX103-V4 刹把:EF33(JAPAN) 变速指拨;EF33(JAPAN) 内外线;不祥 脚踏:VP塑胶型(台湾) 牙盘OTEK HS DK-15 中轴;不祥链条:Z(KMC) 飞轮;Shimano MF-HG37 后变速器:ACERA(马来西亚) 前变速器;ACERA(JAPAN) 车灯:磨电灯(SANYO) 使用之后,我感觉其优点是: (1)名字地道。ARK就是方舟,承载万物,乘风破浪。 (2)颜色耐脏。灰土一样的颜色。 (3)山地变速。使用的是ACERA系列的传动。有足够的爬坡速比。 (4)蝴蝶车把。可以变换不同的握把姿势,减轻疲劳。 (5)附件齐全。包括货架,磨电车灯、挡泥板、链盒、脚架。 (6)调整方便。把立可调范围很大。便于找到合适的骑车姿势。 (7)坐管避震。减轻疲劳,降低“出事”的概率。 (8)车座舒服。我是说这个车座适合我。不一定适合你!!! (9)车架结实。而且变速线,后闸线为隐藏式设计。不易进水粘泥。 车架子上就可以顺利的捆绑各种临时性的行李物品。 不会影响后刹车和拨链器的正常工作。 (10)轮胎合适。是700X41C,截面圆形,剑形花纹。 在平整的公路上比较轻快。偶尔遇到烂路也等应付自如。 我在购车之时对原车做了部分升级:使用了ALIVIO花鼓、DEORE拨链器、大盘、手拨、SRAM7.0飞轮和Z9000链条,所以对原配相应零件的使用情况不明。不过对比朋友们其他级别的相应零部件。我认为只要正确使用,适当保养。原车配件是可以胜任的。 其缺点是: (1)脚撑(立撑)只能在空载的时候起作用。一旦装上驮包,脚撑就完全失去了作用。 (2)传动系配色不好,我更换了DEORE的大盘和后拨等,颜色协调多了。 2、驮包。很多朋友基于费用方面的考虑不得不使用背包、提袋等装具。无论那种方式,都必须做好充分的防雨准备。捆扎也尽量牢固和拆装方便。建议尽量选择自行车专用的驮包。自行车专用驮包的固定方式有软式的也有硬式的。硬式的固定牢固,拆装极为方便。缺点是一旦损坏,不易维修。软式的同硬式的正好相反咯。但无论那种,都比背包捆在货架上好。至于背着背包骑车.......还是算了吧。会被人家老鸟笑话的。我使用的是VAUDE的三件套驮包、内含黄绿色防雨罩,确实能抵御大雨。还附有一把内六角扳手。可以调整硬式的固定挂钩,适应各种货架。此驮包的本体和防雨罩上都有反光图案,比较实用。¥420 3、辅包。在车头或三角架的中部安装一个比较小的辅包是很方便的。可以放一些零食和相机。还有地图、眼镜、铅笔等常用物品。可惜我现在才知道。当时不懂。 4、证件包。市场上可以买到专用的证件包。贴身挂在脖子上。用于放置通讯录(这才是最最重要滴)、身份证、边境证、学生证、救命路费。银行卡或存折不能放在这里。不能让身份证和这些东西见面。可惜我现在才知道。当时不懂。 5、修理工具。补胎用的胶水、贴片、皮锉和气筒是最基本的东西。如果车子是使用快拆的花鼓(就是车轴)。那紧固把手可以用于撬胎。否则还应准备合适的撬胎棒。我只扎过2次胎。带的2条备份内胎成了心中永远的重。除非运气差到极点,没人会需要2条备份内胎。所以一条就够了。至于外胎,那就很难说了。扔个硬币决定取舍吧。一些比较新的车型,普遍使用内六角的螺丝用于各种紧固件。所以最好带上合适的内六角扳手。如果是比较老式的自行车,可能会需要活动扳手、一字起子。这就比较重、比较大了,需要根据自己的车况和体力,决定取舍。其他的东西如打链器、刹车线、变速线、脚踏等,还是算了吧。其中川藏线的路险坡陡,可能需要备份刹车皮、真把辐条搞断的朋友也有,但不多。可能会用到备份辐条。可辐条这样坚挺的又有弹性的细钢丝却可以有很多其他的用途。建议带上5条。如果有人是象我这样的洁癖,那还需要一条擦车用的抹布。用途也很多。此外电器安装用的尼龙环带也很有用,或者普通胶布也行。还有铁路部门用于挂标签用的那种100mm长、截面2mm见方的白色尼龙条。一端有一个小孔。首尾一套即可锁紧。这是十分可靠的捆扎物。综合一下列一个表: (0)气筒(必) (1)胶水(必) (2)贴片(必) (3)皮锉(必) (4)内胎(必) (5)辐条(必) (6)胶布(必) (7)内六角扳手(必) (8)捆扎尼龙条(必) (9)活动扳手(选) (a)一字起子(选) (b)打链器(选) (d)刹车线(选) (d)变速线(选) (e)刹车皮(选) (f)脚踏(选) (g)抹布(选) (h)外胎(选) 6、衣物。一些前人关于衣物的文章已经汗牛充栋。我就不多嘴了。只想补充一点自己骑车的感受。 (1)能挡雨的衣服、裤子一定要有。便宜的雨衣雨裤也很好用。 (2)腋下有拉链的衣服好用。 (3)袖口能方便开合的衣服好用。 (4)拉链比扣子好用。 (5)颜色醒目的红色、**能提高安全性。 (6)鞋子不要太重,通风排水比防水重要。 (7)防风防雨的脚套配合有大量网眼的轻便跑鞋最好。 (8)拖鞋必备,越轻越好。 (9)头巾必备,我在西宁买了2尺床单,够3人用了。戴上了很像阿拉法特。 (a)手套必备,出发时,大家的手套花花绿绿,后来几乎都使用2元的白线手套。 (b)毛巾必备,最好选择灰色的,原因嘛,:-) (c)牙刷必备,让我想想,我用了几次, 1...2...3......... (d)牙膏必备,其实牙膏也能用来洗手、洗水果的。效果还很好。 (e)袜子必备,棉袜子舒服但不易晾干。我偏爱薄的尼龙袜子,易干。 (f)口罩必备,就这东西拯救了弟兄们的本已接近衰竭的小肺。带他3条才够。 也能作为纱布、绷带、毛巾、抹布、手纸(?)之用。 (g)太阳眼镜?有比没有好,颜色和深浅无所谓,偏振的比较好玩。 我一直觉得东方人的黑眼珠对强光的耐受性比蓝色眼珠强那么一点点。 所以我说镜片颜色深浅不重要。完全个人臆断,没有找到科学根据! (h)头盔么,马马虎虎。不知该如何评价。 该送命的时候改判植物人吧。 该成植物人时候改判重伤吧。 该成重伤的时候改判轻伤吧。 该成轻伤的时候改判惊吓吧。 这是骑车旅行中带着却希望它永远也不起作用的装备。 好像遮挡过几次冰雹的。 7、药品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吧。我的清单是 (1)创可贴(40个)(兼做胶布之用,20个也就足够了) (2)纱布2卷(直径15毫米,长50毫米 运气好 没用到) (3)金施而康一瓶(30粒 吃完了 不知道有没有起作用) (4)洋参含片10板(一板六粒 经常忘记吃 没吃完 剩下一大半) (5)霍香正气水(30瓶 10毫升装 10瓶一盒 喝的精光,这是个人爱好) 8、饮食这里只谈作为装备的携行饮食。包里留一盒午餐肉或5根火腿肠才能让我安心。或者2个大号的西部烧饼。可惜热量偏低。我一路上喜欢喝健力宝,都能买到,价钱尚且可以接受吧。 9、其他 (1)GPS,好像作用不大。一路上岔路口都很少。地图都很少用到。 (2)瑞士军刀,这是好东西,不过我一次都没有用到,我比较笨。 (3)水壶,车架上放一个拉口式的塑料水壶挺实用的。 我的车大梁上还捆着一个大号的健力宝瓶子。基本够用了。 要是还有一个铝制的水壶,就可以在饭馆吃饭的时候灌开水。 可惜我当时没有。 (4)绳子,我在西宁花¥2买了10米7mm直径的双绞尼龙绳。多次起到很好的作用。 要是有专业的绳索,可能会更轻,更好用。大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吧。 (5)一块防雨布或一块厚一些的塑料布。可以用来草地腐败,可以用来挡风遮雨。 (6)睡袋,准备一条薄的即可,主要用来搁在身体和旅馆的浓香石板被之间。 (7)露营装备,路上有足够的旅馆,所以露营不是必须的。 要是喜欢这种乐趣,建议使CAMPLAND-LD150 单人搭建、防风、防雨、体积小、重量轻,可惜不够宽敞。 既然露营,那就需要防潮垫了。睡袋也需要厚一些的。

人造卫星的信号为什么可以传到地球上?

进藏是整个地球最神秘的地带,拥有高原环境和气候特征,自然环境好生态系统保护非常好,很多人期待可以挑战西藏的高原环境,去西藏旅游也成为一种新的趋势,那么自驾进藏的最佳路线怎么规划呢?下面给大家详细分享一波关于进藏的最佳路线图。

由于路线很长,其中路途可能会出现恶劣的气候环境,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看好天气预报,准备充足的食物和水以及确保通信正常,尽量沿途休息和增加补给。

1、318线

史诗级进藏路线

路线总览:成都-雅安-新沟-康定-新都桥-雅江-119道班-理塘-巴塘-芒康-登巴-左贡-邦达-八宿-然乌镇-波密-鲁朗-八一镇-工布江达-松多-墨竹工卡-拉萨。

路线地图:

路线特色:川藏线不仅仅是一条公路,更是通往天堂极致美景的通道,从巴蜀文化的发源地成都出发,经跑马溜溜的康定、摄影天堂新都桥,世界高城理塘、色彩斑斓的然乌湖,辽阔的邦达草原,抵达拉萨,“中国的景观大道”,“史诗级进藏路线”、“景观长廊”,人们赋予它他夺得美称。

沿途美景:贡嘎雪山、新都桥、然乌湖、米堆冰川、尼洋河等。

2、青藏线

最安全进藏路线

路线总览:西宁-倒淌河镇-黑马河乡-茶卡-都兰-巴隆-诺木洪工业区-格尔木-索南达杰保护站-沱沱河-唐古拉兵站-那曲-当雄-羊八井-拉萨。

路线地图:

路线特色: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是进藏的最早公路,也是目前路况较好的公路,青藏线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苏伊士运河

",从西宁出发,翻山越岭,一路感受无人区的荒凉,经历大自然的沧桑进入圣洁的西藏。

沿途美景:塔尔寺、青海湖、茶卡盐湖、可可西里、羊八井等。

3、滇藏线

中国最美的进藏公路

路线总览:昆明-大理-丽江-虎跳峡-香格里拉-飞来寺-盐井-芒康县-登巴村-左贡县-邦达镇-八宿县-然乌镇-波密-鲁朗-八一镇-工布江达-松多-墨竹工卡-拉萨。

路线地图:

路线特色:它穿过茂密的横断山区原始森林,横跨翻腾的金沙江,以及连绵的梅里雪山之后进入西藏,地狱般的滇藏公路,却穿越着天堂般的美景。

沿途美景:苍山洱海、雨崩、梅里雪山、墨脱、雅鲁藏布大峡谷、南迦巴瓦峰等。

4、317线

浓郁的藏族人文之旅

路线总览:成都-映秀镇-理县-马尔康-观音桥镇-炉霍县-甘孜县-马尼干戈-江达县-昌都-丁青县-尺牍镇-荣布镇-巴青县-夏曲镇-那曲县-当雄县-羊八井镇-拉萨。

路线地图:

路线特色:川藏北线是越野探险者推崇的自驾骨灰级线路,沿途你会翻越众多的高山、雪山,经过丛林,小溪,森林...这里景色更为原始壮丽,路途艰险也更艰辛。

沿途美景:丹巴藏寨、塔公草原、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新路海等。

5、新藏线

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

路线总览:叶城-库地-黑卡达板-三十里营房-红柳滩-甜水海兵站-泉水钩-松西乡-多玛乡-日土县城-狮泉河-那木如村-冈仁波齐-霍尔乡-仲巴-萨嘎-拉孜-日喀则-江孜-浪卡子-曲水县-拉萨。

路线地图:

路线特色:全程约10065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公路,新藏线在众多热爱自驾旅者的心中,是最艰苦、最考验毅力,环境最恶劣、人烟最稀少的极限自驾路线,但去一次,定使你终生难忘,新疆、西藏这两个此生必去的旅行地,就这样串联起来。

沿途美景:羌塘保护区、班公湖、扎达土林、冈仁波齐、拉昂错、珠峰大本营、羊卓雍错等。

6、蕃古道

穿越千年的古道

路线总览:西宁-倒淌河-共和县-大河坝道班-温泉-花石峡-玛多县-野牛沟-清水河-玉树-类乌齐-丁青-巴青县-那曲地区-当雄县-羊八井镇-拉萨。

路线地图:

路线特色:唐蕃古道是1300年前的进藏之路,是唐朝和吐蕃之间的交通大道,当你踏上去时,你会有一种在蓝天白云中婉蜒穿行的错觉,因此,有人说,这条古道离天最近。

沿途美景:日月山、野牛沟、强巴林寺、丁青等。

7、川藏中线

鲜为人知的进藏路线

路线总览:成都-映秀-丹巴县-道孚县-炉霍县-德格县-江达县-昌都-洛隆县-边坝县-比如县-那曲-当雄-拉萨。

路线地图:

路线特色:

川藏中线是夹在川藏南和川藏北之间,由乡道县道连起来的一条线,有些地方找不到路需要绕行才能继续往前,这条线路走的人极少,但沿途景色粗犷、风光绝美,是最原始的景观长廊之一。

沿途美景:牛背山、金岭乡、那区草原等。

8、丙察察线

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

路线总览:丙中洛-滇西界-松塔-大渡沙-察瓦龙-目若村-米其-察隅县。

路线地图:

路线特色:左手边有悬崖和湍急的怒江一路相伴,右手边峭壁令人胆战心惊,丙察察线的惊险,让她成为越野圈中的神话。

沿途美景:独龙江、怒江第一湾、丙中洛等。

9、丙察左线

地图上没有的进藏路线

路线总览:六库-古登乡季加村-福贡县-贡山县-丙中洛重丁村-察瓦龙乡-碧土乡-扎玉镇-左贡县。

路线地图:

路线特色:一路颠簸

,一路风光!这是在地图上找不到的路!或许,它都算不上路,导航都无法显示,没有水泥面也没有斑马线,只有单向车道世界最危险的“公路”之一。非资深越野者,不要轻易挑战!滚滚的怒江水在身侧奔腾而去,高黎贡山巍峨屹立远方,独龙江峡谷在眼前铺展,险峻发抖的怒江72拐,神秘的田园村落静静等着你去探寻。

沿途美景:怒江72拐等。

10、克里雅古道

西域与西藏的空中走廊

路线总览:于田县-普鲁村-克里雅古道-苏巴什营地-阿什库勒火山-阿特塔木达坂-克里雅山口。

路线地图:

路线特色:它也是一条写满传奇的险路,直到今天,走在克里雅古道上,仍能看到四万头牲畜留下的累累白骨,这条探险级路线上有绝壁、激流、火山更有无数故事值得追寻。

沿途美景:各种达坂等。

11、羌塘东线

最狂野的穿越路线

路线总览:青海茫崖-阿其克库勒湖-鲸鱼湖-多格错仁湖-普若岗日冰川-双湖。

路线地图:

路线特色:辽阔的大地与空旷的天空,绝美的湖泊与雪山、野生动物的天堂,一百多年来,这块生命禁区,召唤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探险者。

12、羌塘中线

最狂野的穿越路线

路线总览:青海茫崖-阿其克库勒湖-且末-布若错-藏色岗日山-改则。

路线地图:

路线特色:这里是中国最大无人区,方圆70多万平方公里,到处是绝美的湖泊与雪山。

13、羌塘横线

最狂野的穿越路线

路线总览:从青藏线进入五道梁-乌兰乌拉湖-多格错仁湖-若拉湖-团结湖-羊湖-邦达错-龙木错-昆仑山南麓。

路线地图:

路线特色:翻越昆仑山、阿尔金山,穿越羌塘进藏,也成为资深户外者的追求。

沿途美景:普若岗日冰川、双湖等。

人造地球卫星

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至少一圈)的无人航天器,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人造卫星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完整的卫星工程系统通常由人造卫星、运载器、航天器发射场、航天控制和数据采集网以及用户台(站、网)组成。人造卫星和用户台(站、网)组成卫星应用系统,如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和卫星空间探测系统等。 一、发展概况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各国发射的人造卫星主要用于探测地球空间环境和进行各种卫星技术试验。60年代中期,人造卫星开始进入应用阶段,各种应用卫星先后投入使用。从70年代起,各种新型专用卫星相继出现,性能不断提高。到年底,世界各国共发射了3022颗人造卫星。 美国于1958年2月1日首次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1号),60~70年代法国、日本也发射了本国的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到年9月共发射了16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 二、卫星种类 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区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卫星、地球静止卫星、太阳同步卫星、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轨道卫星(见人造地球卫星运行轨道)。人们更多的是按用途把人造卫星分为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 1、科学卫星 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科学卫星使用的仪器包括望远镜、光谱仪、盖革计数器、电离计、压力测量仪和磁强计等。借助这些仪器可研究高层大气、地球辐射带、地球磁层、宇宙线、太阳辐射和极光,观测太阳和其他天体。 2、技术试验卫星 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航天技术中的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案、新仪器设备和新材料往往需要在轨道上进行试验,试验成功后才投入实用。这类卫星数量较少,但试验内容广泛,如重力梯度稳定试验,电火箭试验,生物对空间环境适应性的试验,载人飞船生命保障系统和返回系统的验证试验,交会对接试验,无线电新频段的传输试验,新遥感器的飞行试验和轨道上截击试验等。 3、应用卫星 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卫星。在所有人造地球卫星中其种类最多,发射数量也最多。应用卫星按用途可分为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截击卫星和多用途卫星等。按其是否专门用于军事目的又可分为军用卫星和民用卫星,有许多应用卫星都是军民兼用的。应用卫星主要有三大用途: ①无线电信号中继:这类卫星发展很快,有“国际通信卫星”、国内通信卫星、军用通信卫星、海事卫星、广播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和搜索营救卫星。这些卫星上装有工作在各种频段的转发器和天线,它们转发来自地面、海上、空中和低轨道卫星的无线电信号,用于传输电话、电报和电视广播节目以及数据通信。这类卫星大部分运行在静止轨道上。还有一些采用大椭圆轨道,如苏联的“闪电”号通信卫星。 ②对地观测平台:这类卫星有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称为对地观测卫星。在这些卫星上装有对地观测的从紫外光到远红外光各种波长的遥感仪器或其他探测仪器,收集来自陆地、海洋、大气的各种频段的电磁波,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分析、判断、识别被测物体的性质和所处的状态。这些卫星可以直接服务于气象、农林、地质、水利、测绘、海洋、环境污染和军事侦察等方面。这类卫星许多采用太阳同步轨道,也有使用静止轨道和其他轨道的。 ③导航定位基准:这类卫星有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在这些卫星上装有光信标灯、激光反射器和无线电信标机、应答机等。这种卫星的空间位置、到地面的距离和运行速度都可以预先确定,因而可用作定位、导航和大地测量的基准。地面固定的或移动的物体、空中飞机和海上舰艇,都可以利用这类卫星确定自己的坐标。这类卫星的轨道大多为极轨道。 人造地球卫星基本按照天体力学规律绕地球运动。但是实际运动情况要复杂得多,主要原因是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场的影响,而低轨道卫星还要受大气阻力的影响;高轨道卫星,特别是静止轨道卫星还要受日、月引力和光压的影响(见航天器轨道摄动)。卫星运动的轨道决定于卫星的任务。轨道的形状和高低取决于运载器赋予卫星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三、组成 人造卫星由包含各种仪器设备的若干系统组成,这些系统可分为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两类。专用系统是指与卫星所执行的任务直接有关的系统,大致可分为探测仪器、遥感仪器和转发器三类。科学卫星使用各种探测仪器(如红外天文望远镜、宇宙线探测器和磁强计等)探测空间环境和观测天体;通信卫星经过通信转发器和通信天线传递各种无线电信号;对地观测卫星使用各种遥感器(如可见光照相机、侧视雷达、多光谱相机等)获取地球的各种信息。保障系统主要有结构系统、热控制系统、电源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姿态控制系统和轨道控制系统。有些卫星还装有计算机系统,用以处理、协调和管理各分系统的工作。返回型卫星还有返回着陆系统,它由制动火箭、降落伞和信标机组成。 四、卫星应用 人造卫星观测天体不受大气层的阻挡,它可以接收来自天体的全部电磁波辐射,实现全波段天文观测。人造卫星的飞行速度高,一天绕地球飞行几圈到十几圈,能够迅速获取地球的大量信息,这是地面勘察和航空摄影无法比拟的。人造卫星在几百公里以上高度飞行,不受领土、领空、地理和气候条件限制,视野广阔。一张地球资源卫星照片拍摄的面积达几万平方公里,在静止轨道上卫星可以“看到”百分之四十的地球表面,这对通信非常有利,可实现全球范围的信息传递和交换。人造卫星能飞越地球任何地区,特别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沙漠、深山、海洋和南北两极,并对地下矿藏、海洋资源和地层断裂带等进行观测。因此人造卫星可用于天文观测、空间物理探测、全球通信、电视广播、军事侦察、气象观测、资源普查、环境监测、大地测量、搜索营救等方面。 (闵桂荣 何正华)

资料来源;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

科学技术卫星

从地球到大同的广阔空间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都影响着地球上人类的活动。太阳跟人类的活动最为密切,它给地球以阳光和温暖,使生命赖以生存和发展;它也经常给地球以干扰,太阳黑子的爆发会扰乱地球的磁场,破坏电高层,使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减弱甚至中断。因此,人类研究太阳的特性和它的活动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同时,研究地球的磁场和重力场,研究地球的大气结构,对于了解地球的形成、设计导弹或空间飞行器的控制系统和进行天气预报等都有很大的用处。但是,对这些现象的研究,在人造卫星上天以前.人们只能在地球上进行。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包裹着。这层大气挡住了人们的视野,使我们不能很好地研究太阳,观察宇宙。因此,人们早就盼望着有朝~日把研究仪器进入空间,"拨开"大气层直接观察宇宙。

科学卫星就是这样一种极好的研究工具。它携带各种研究仪器,作为空间科学研究的尖兵,深入到遥远的空间,去揭示那里的奥秘。

30多年来,世界各国先后发射了500多领科学卫星,如日本的"新星"和英国的"羚羊"科学卫星。这些科学卫星已经得到了许多十分宝贵的科学资料和新的发现。例如,发现了在离地面600~40000公里存在着两个辐射带;发现太阳不断喷出等离子体(叫做太阳风)';发现高地面1000公里左右高度上有一个由氛、氦组成的地冕;还观测到除太阳以外的许多紫外线和X射线的辐射源。

1981年我国发射了"实践二号"科学实验卫星。卫星质量为250公斤,卫星主体为一个外接圆直径1.23米、高1.1米的八面棱柱体,在侧面有4块太阳电池板,共有5188块电池片,输出功率约140瓦。

"实践二号"卫星是一个空间物理探测兼新技术试验卫星。星上携带11种探测仪器,包括磁强计、半导体质子探测播、半导体电子探测器、闪烁计数器、红外辐射计、大气紫外辐射计、太阳X射线探测器和热电离气压计等。该星用于探测地球附近空间的带电粒子,预报太阳质子事件,为改进我国无线电通信、导航、测量高空大气密度及卫星轨道预报服务。

气象卫星

气象和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一场暴雨或一次台风没有及时预报,就会摧毁一年的收成,甚至危及人们的生命。航行的船舰和飞机,没有气象预报的保证,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我国劳动人民从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很早就学会了从观天察地中来推测未来天气变化的本领。以后,气球和无线电探测仪器的出现,特别是现代的气象火箭把气象仪器送到了几百公里的高空,使气象观测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无论用气球、无线电设备,还是用气象火箭进行气象观测,都有局限性。例如,气球只能探测低空的气象状况;气象火箭只能得到一个地区短时间的气象资料。此外,用气球或气象火箭进行气象观测还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许多人迹未到的地方的气象很难进行探测。

气象卫星的出现就弥补了上面所说的这些气象观测方法的不足。近地气象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一般在800公里左右。气象卫星上装有电视摄像机。它能够拍摄全球的云图。以前,我们只能从下往上拍摄云图,由于上层云被下层云遮住,所以往往拍摄不到上层云。有了气象卫星,就可以从上往下拍摄云图。

气象卫星上还装有扫描辐射计。扫描辐射计的探头,能敏感地探到一定波段的电磁辐射。当它对云层和大气扫描时,就能记下云层和大气在各个波段可见光、红外、微波的辐射强度,转变成电信号以后,通过无线电波发送给地面。地面站接收以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就可以得到云的形状、云顶高度,大气温度和湿度,海面温度和冰雹覆盖面积等。

把气象卫星获得的气象资料跟其他探测方法获得的气象资料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后,就可以准确地预报天气。

自1960年美发射"泰罗斯1号"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世界上发射了许多类型的气象卫星,至今,美国和苏联已经发射了100多颗气象卫星。

70'年代中期,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科学协会制定的"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由美国、欧洲、日本和苏联发射各种气象卫星,组成全球气象卫星观测网。观测网由五颗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两颗离地面800~900公里高度的极轨道气象卫星组成。5颗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位置为 0。、东经140°和70°、西经75°和135°,分别由欧洲空间局、日本和美国发射。

1977年发射的位于东经140"赤道上空的日本静止气象卫星能观测从东经8°到西经 160°,南、北纬各 5°的广大地区,包括太平洋、印度洋东部、东亚大陆和大洋洲。我国也在日本静止气象卫星的观测范围内。我国已经研制成接收装置,接收日本静止气象卫星的云图,用于我国的天气预报。

日本发射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以后,又相继发射了3颗静止气象卫星,其中和1989年发射的两颗卫星目前正在工作中。两颗卫星的质量分别为304公斤和325公斤。

我国于1988年9月首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试验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风云一号"卫星轨道高度900公里,轨道倾角99°,卫星质量为 750公斤,星体呈盒子形,高回1.76米。星体两侧各有一块太阳电池翼,翼展宽8.6米。太阳电池翼上共贴有 2 X 2平方厘米的硅太阳电池 14256片。卫星上装有可见光和红外辐射计,工作夜 5个波段,其中1个波段为红外,其余4个波段均在可见光范围内。可以日夜观测云层、陆地和海面温度等。辐射计获得的图像地面中心分辨率为1.l公里,边缘分辨率4公里。之后,又成功发射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对地观测卫星

对地观测卫星包括地球资源卫星、军事侦察卫星、海洋卫星和测地卫星等。

(1)地球资源卫星

由于工业生产飞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人类对于各种自然资源的需要量越来越大。然而,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到现在还沉睡在人迹未到的深山密林、茫茫沙漠和浩瀚大洋之中。这就迫切要求我们采用有效的方法去勘测那些资源。用人造卫星去勘测地球资源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把这种卫星叫做地球资源卫星。

地球资源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一般在700公里左右,这样的高度比飞机的飞行高度大上百倍。用地球资源卫星普查我国全境的资源,只需要拍摄300~500张照片,而用飞机普查我国全境的资源就需要拍摄50~100万张照片。

地球资源卫星可以勘测地球上所有地区伪资源,而不受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同时,地球资源卫星还可以在不同的季节对同一地区进行反复勘测,这十分适合于对一些随季节变化的农作物等进行观测。

1972年7月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实验型的"地球资源卫星I",后改称"陆地I"。这颗卫星是在"雨云"气象卫星的基础上改成的。它的外形和"雨云"完全一样。这颗卫星进入轨道工作后,获得了许多很重要的资料;它发现了世界上许多重要的矿藏资讯,如确认巴基斯坦某地有两个班岩铜矿;纠正了一些地理参数,如我国西藏改则县的塔克错湖原标95.8平方公里,实际应该是495.5平方公里;发现了日本大饭湾海面和美国纽约州的一条河流的严重污染状况;还拍摄了我国首都的照片。在它拍摄的北京地区的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故宫、北京大学、东郊机场、密云水库和长城等建筑物。

法国政府于1978年决定研制"斯波特(SPOT)"地球资源卫星,用以调查自然资源、如矿藏资源、植物资源和作物产量等。"斯波特1号"从1986年起已开始服务。

"斯波特"卫星发射时质量为1850公斤,长2米,宽2米,高4.5米,两块太阳电池板展开后宽三5.6米,输出电功率1800瓦。

"斯波特"卫星上装有两台高分辨率摄像机。摄像机焦距长l米,孔径f/3.5。它们工作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分为四个光谱带:0.50~0.59微米、0.61~0.68微米、0.79~0.89微米和0.51~0.73微米。前三个波段的地面分辨率为20米,最后一个波段的地面分辨率为10米。"斯波特"卫星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上,轨道高832公里,倾角98.7°。两台摄像机同时工作,26天内可以覆盖全球。

我国于1977年开始发射返回式对地观测卫星。卫星质量约1800公斤,轨道倾角59.5°,近地点180公里,远地点490公里。卫星由仪器舱和返回船两部分组成。仪器舱内安装一台可见光地物相机和一台星空相机。他物相机在轨道上对国内预定地区进行摄影。星空相机对星空摄影,用于分析卫星对地摄影时的姿态误差。返回舱内装有返回用的制动火箭、自收系统和胶片盒等。近日舱的形状为球头一圆锥台一球底形。

(2)军事侦察卫星

要赢得一场现代战争的胜利,首先摧毁敌方的战略目标,在军事行动中是十分重要的。战略目标包括两种:一种是直接军事目标,如导弹核武器基地、海空军基地、仓库和主要指挥控制中心等;另一种是和军事有关的经济实力目标,如重要军事工厂、发电厂和交通枢纽等。

要摧毁敌方的战略目标,首先要知道这些目标的情况。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深入敌方腹地进行侦察是十分困难的。人造卫星出现以后,苏美两国就把军事侦察卫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来。苏联已经发射了近千颗军事侦察卫星。现在,军事侦察卫星已经成为战略武器不可缺少的伙伴。

根据不同的侦察手段和侦察任务,侦察卫星可以分为照相侦察、电子侦察和预警等不同种类。

照相侦察卫星。这种卫星装有可见光照相机、多光谱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和电视摄像机等各种不同遥感器。按照卫星所拍到的照片的处理方法不同,照相侦察卫星有返回型和传输型两种。返回型卫星拍摄的胶卷由暗道送入卫星的回收舱,随回收舱一起返回地面。如"发现者"照相侦察卫星就是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可见光照相侦察手段。返回型照相侦察卫星必须解决卫星从轨道上返回地面的技术。传输型照相侦察卫星把拍到的照片直接用无线电发回地面。因此,这种侦察卫星传递情报迅速,可以把一些活动的军事目标,如兵力调动、导弹核潜艇航向等资料立即报告地面。这种方法通常用电视摄像机、多光谱照相机和多光谱扫描仪等作侦察手段。

为了尽可能使卫星上的相机"看清"地面目标,照相侦察卫星的运行轨道不高,一般离地面为200公里左右。

早期装有可见光相机的侦察卫星,尺寸小、质量小、携带的胶卷少,在轨道上飞行的时间不长,一般飞行几天以后,就返回地面。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照相侦察手段的改进,照相侦察卫星的"寿命"越来越长。如美国的"大鸟"卫星,寿命已接近一年,KH-11卫星的寿命已经超过三年。

照相侦察卫星为苏,美两国提供了许多极其重要的军事情报。

电子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是一种利用卫星上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去接收敌方预警雷达和军用电台所发出的无线电波的侦察卫星。分析这些无线电信号,可以知道预警雷达所用的脉冲频率。脉冲宽度等重要参数和军用电台的通信情报。此外,还可以确定预警雷达和军用电台的位置。

电子侦察卫星的运行轨道比照相侦察卫星的轨道要高一些通常离地面500公里左右。

电子侦察卫星的"寿命"很长,只要卫星上的无线电接收机和天线不出故障,并有充足的电源,卫星就能日夜不停地工作,一般可工作5年左右。

预警卫星。随着战略核武器的发展,出现了一种预警卫星。这种卫星是设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一个忠于职守的哨兵。装在预警卫星上的无线电雷达和红外探测器日夜监视着敌方洲际弹道导弹和核潜艇,一旦敌方导弹起飞,预警卫星在一分半钟之内就能发现,并且通知地面指挥中心,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战措施。

(3)测地卫星

人类虽然祖祖辈辈生活在地球上,但是,由于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未能全部认识地球的真正面貌。面弄清楚地球的真正面貌,对于发展经济、科学和军事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测地卫星就是为了弄清楚地球的真正面貌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卫星。

它可以精确地测量出地理坐标。由于过去测量手段的限制,或者出于某些保密上的原因,目前各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中有不少地理坐标并不确切,应该通过测地卫星来更正。

测地卫星能够测量出地球的重力场的精确分布。在导弹的命中精度和人造卫星的轨道计算中,经常需要用到地球重力场的精确数据。

测地卫星还可以测量出地壳的漂移情况。地壳的漂移往往和地震相联系,因此,测出地壳的漂移情况,可以为地震预报提供依据。

1975年以前,有的国家发射的测地卫星,它的地理坐标的定位误差小于10米。1976年发射的测地卫星,利用了先进的激光测距技术,甚至可以测量出每年只漂移5厘米这样小的地壳运动的情况。

通信卫星

通信卫星是用来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卫星。

在通信卫星出现之前,地球上远距离的两地之间要进行通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电缆,另一种是用地面无线电设备。用电缆进行通信,保密性好,传输也比较稳定,但是敷设和维护电缆的成本昂贵。用无线电进行通信,按照无线电波波长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最早使有的是长波波段(波长从10000米到1000米)。这种波主要是沿地面传播,由于大地对电波的吸收作用,使电波强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为了弥补这种衰减损失,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必须高达几千瓦,还要把天线架设在几百米高的塔上,所以长波通信工程巨大。此外,长波传输的信息容量很小,还会产生严重失真,因此,现在已经很少采用无线电长波进行通信。后来人们利用无线电短波(波长从100米到10米)进行通信,这种电波是依*地球上空的电离层的反射进行传播的。可是,电离层随昼夜、季节和地理位置而变化;另外,电离层还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因此,短波通信很不稳定。最近几十年来,人们开始广泛采用无线电微波进行通信。无线电微波(波长从1米到1毫米)能传输的信息容量很大,又比较稳定。但是,这种电波像光线一样只能在视距("看得见")范围里直线传播,地球上两地相隔很远,不在视距范围里,就无法利用无线电微波进行直接通信。为了克服这种弱点,人们想出了像接力赛跑那样的中继方法,每隔50公里左右设立一个中继站,中继站接收到前一站发来的无线电信号后,进行放大,然后再发向下一站,这样,可以把信息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但是,设置许多中继站,也要耗费巨大的资金,特别是要在崇山峻岭和浩瀚的大洋上建立中继站,就更加困难了。

50年代末,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后,人们很快就想到,在远距离通信中可以利用人造卫星。美国于1960年8月发射了第一颗这样的卫星。这颗卫星直径是30米,取名"回声1号"。实际上它是一颗镀铝塑料薄膜制成的气球。由于从这颗卫星反射回地面的无线电波仍然很微弱,要接收这样微弱的无线电波,要求地面接收站设有高灵敏度的接收机,或者要求地面发射站设有大功率的发射机。所以用卫星来反射无线电波进行远距离通信仍然有很大困难。为了加强从卫星上反射回地面的无线电波,人们就把卫星做成像地面上的微波中继站一样,卫星接收到地面发来的无线电波以后,进行放大,然后再发向地面。目前工作的通信卫星都采用这种方法。

最初,人们只能发射离地面几千公里高的通信卫星。这种通信卫星保持在地雷通信站上空的时间很短,一昼夜里面可通信时间总共只有几十分钟。后来,人们发射了一种大椭圆轨道的通信卫星,把卫星从远地点拉到离地面30000多公里的高空。这种卫星保持在地面通信站上空的时间一昼夜可以达到十几小时,但是还不能达到全天通信。1963年2月,美国首先发射了一个地球同步轨道的通信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能"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空的某一点,当这种卫星在地面通信站上空的时候,就能达到24小时的连续通信。从理论上说,如果沿地球赤道上空均匀布置三颗地球同步轨道的通信卫星,那么,除两极地区以外,几乎可以达到全球连续通信。

由于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具有这样优越的通信条件,因此,它是近40多年来发展最迅速的一种人造地球卫星,并且变成了商用通信工具。1964年8月,正式成立了由8个国家参加的"国际通信卫星财团"。从1965年4月到现在,由这个财团提供经费,由美国研制发射了9种型号的国际通信卫星。使用国际通信卫星的国家已经有100多个。

随着通信业务的增加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各国研制了许多不同用途的通信卫星。例如,适用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国内通信卫星;专门为军事服务的国防通信卫星;提供船舰使用的海事通信卫星;提供卫星测轨和数据传输的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为家庭提供直接电视广播服务的广播卫星等等。

美国从 1976年开始研制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TDRS)。在地球静止轨道上适当部署三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则相当于把三个地面测控通信站搬到了空间,它能对轨道高度在200~12000公里范围内的所有用户卫星、载入飞船和空间站实现连续跟踪和数据通信。

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质量为2270公斤,六面体,两块太阳电池板展开后宽17.4米。可提供1850瓦电功率。星上装有KU波段和S波段合用的两个抛物面天线,直径达4.9米。另外,星上还装有一个工作在S波段的相控阵天线,可以同时为20个用户卫星服务。

电视广播卫星的无线电发射功率比通信卫星要大得多。通信卫星的无线电发射功率通常只有几瓦到几十瓦,而电视广播卫星的无线电发射功率可以达到几百瓦。由于电视广播卫星具有这样大的无线电发射功率,因此地面接收站不需要像通信卫星那样要有几十米直径的抛物面接收天线,而只需要半米或几米直径的抛物面接收天线。电视广播卫星上天,有电视机的家庭都能直接接收从电视广播卫星上发来的电视节目。电视广播卫星非常适合于像我们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均国家。例如,只要发射两颗广播卫星,不需要像现在这样庞大的微波干线和许多中继站,就能把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送到广大的农村和山区。这将大大丰富我们的科学文化生活。

我国于年发射试验通信卫星,之后又成功发射了多颗地球同步实用通信卫星。

我国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时质量为900公斤,进入静止轨道质量为420公斤。从远地点发动机喷口至天线顶端的最大高度为3.l米,星体直径2.1米。

我国试验通信卫星的通信频段,选用国际电联规定的频段,上行6225~6425兆赫兹,下行4000~4200兆赫兹。星上有两套转发锅,可 24小时全天候通信。通信转发器由 11个部件组成。它构成完整的接收、放大、变频和发射系统。接收机采用了低噪声的隧道二极管放大器,为了提高放大增益,采用中频放大。为了满足舰船实时通信的需要,在转发器内除设置转播电视的宽带信道之外,还设置窄带信道,使转发增益提高6个分贝,末级功率放大器采用行波管放大器

太空千里眼-预警卫星

可能有人对预警卫星这个名字比较陌生。说得通俗一点,它就象一个哨兵,站在空中,随时注视着地面的某个地区,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则及时报告情况。预警卫星一般发射到地球静止轨道上,在卫星上装有高精度的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在空中定向,始终指向敌对方的地区。一旦敌方发射导弹,在不到几分种的时间内,卫星就可以探测出来,同时通过对飞行弹道进行计算,可以确定它的落点和攻击目标,并马上把信息传到本部指挥中心,提醒作好反击准备。一般的洲际导弹要飞行几十分种的时间,就是一般中程导弹也要飞行几分种到十几分种的时间。预警卫星的报警就为自己一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的卫星上还装有核辐射探测器如X射线探测器、 射线探测器等来监视大气层内外的核爆炸。预警卫星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甚至可以称为万里眼。有代表性的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