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事件 天气事件

山西运城20天天气预报_山西运城天气预报30天

tamoadmin 2024-06-18 人已围观

简介2000年,盐湖区总人口604381人,各乡镇人口: 中城街道 26976 东城街道 78208 西城街道 23121 南城街道 27970 北城街道 43390 安邑街道 26036 龙居镇 41561 陶村镇 25414 东郭镇 14903 三路里镇 14142 北相镇 32617 泓芝驿镇 19311 解州镇 25562 席张乡 15099 五龙峪乡 3526 常平乡 10692 车盘乡 1

山西运城20天天气预报_山西运城天气预报30天

2000年,盐湖区总人口604381人,各乡镇人口: 中城街道 26976 东城街道 78208 西城街道 23121 南城街道 27970 北城街道 43390 安邑街道 26036 龙居镇 41561 陶村镇 25414 东郭镇 14903 三路里镇 14142 北相镇 32617 泓芝驿镇 19311 解州镇 25562 席张乡 15099 五龙峪乡 3526 常平乡 10692 车盘乡 19888 金井乡 24172 大渠乡 12872 西姚乡 10477 姚孟乡 13236 东王乡 8172 三家庄乡 17203 冯村乡 20263 王范乡 17285 上郭乡 21327 上王乡 1095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1 滑坡概况

2011 年 9 月 8 ~ 12 日,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祁家河乡七泉村连续强降雨,9 户村民房屋地板突起、墙体开裂,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9 月 15 日晚市、县两级国土部门技术人员和山西省地质勘查局 214 地质队专家赶往现场,16 日上午对隐患点进行实地调查,分析认为滑坡已处于临滑状态,夏县县委、县政府负责人立即组织受威胁的 113 户 340 余人进行撤离。

滑坡面积约4 ×104m2,滑体平均厚度约 10m,滑坡体积约 40 × 104m3,规模为中型。滑坡造成 45 间房屋、1000 多米沿黄公路路基、80 余亩旱地被毁,1 座蓄水池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 4520 万元。

滑坡区属中低山地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滑坡体呈圈椅状,边界特征较明显。初步判定该为浅层推移式土质滑坡,滑体主要由第四系可塑状的粉质黏土组成,厚度 2 ~12m; 滑面为第四系松散层与下伏岩土体的接触面,滑床为黏土或砾岩,砾岩节理裂隙较发育。

据调查,该滑坡始发于上世纪 80 年代, 年 9 月,该区遭受 40 多天连续降雨,滑坡后缘下沉约 3. 0m,前缘鼓胀,多处房屋开裂倒塌。从滑坡体上醉汉林可看出,多年来滑坡一直处于活动状态,只是幅度较小,没发生房屋倒塌等事件。

2011 年 9 月 18 日,受连续强降水影响,滑坡变形加剧形成重大险情,因预警预报及时准确、应急反应迅速、措施得力,受威胁群众及时转移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

2 基础环境背景

2. 1 地形地貌

七泉村地处夏县东南,位于中条山南侧,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位于村北小磨河、杨家沟一带,海拔为 1112. 0m,最低点位于小河沟入河口,海拔为 356. 4m,相对高差755. 6m。滑坡区地形起伏较大,多呈台阶状,台阶高度约5m,冲沟发育,小河沟为该区主要地表径流,两岸陡立,沟谷呈 “V”字形,村民在冲沟及低洼平缓地段耕种和建房。

2. 2 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新生界和古生界,岩土体自上而下可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 (Q4al): 分布于现代河流沟谷中,主要由卵石等组成,厚度0~5.0m不等。

(2)第四系残坡积物(Q4cl+dl):分布于山坡及部分山顶区,主要由粉质黏土、局部夹块石等组成,厚度2.0~10.0m不等。

(3)第三系中新统(N1):分布于村庄地下及山坡山顶处,主要为半成岩的胶结卵石夹泥岩,厚度大于200.0m。

(4)二叠系上石盒子组(P2s):分布于小河沟以西及村南一带,主要为紫红色砂岩、泥岩组成,整合于下石盒子之上,厚度约322.0m。

(5)二叠系上石盒子组(P1x):分布于小河沟以西及村南一带,主要为黄绿、灰色砂岩、页岩互层组成,整合于山西组之上,厚约107.0m。

(6)二叠系山西组(P1s):分布于小河沟以东一带,其余埋藏于地下,主要石英砂岩、灰色、黑色页岩组成、夹2、3号煤,整合于石炭系太原组之上,厚度约26.0m。

(7)石炭系太原组(C2t):分布于小河沟以东一带,其余埋藏与地下,主要灰色、黑色石炭质页岩、页岩夹灰岩及9、10、11号煤组成,整合于石炭系本溪组之上,厚约30.0m。

(8)石炭系本溪组(C2b):分布于地下,主要灰色铝土岩、铝土质岩、山西式铁矿组成,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上马家沟组之上,厚约48.0m。

2.3 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松散堆积体中,大部分为上层滞水,水量较少。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中,水量小。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以泉的形式排泄,泉涌量随降雨变化明显。

3 监测与应急避险

2010年9月,运城市国土资源局对各县市国土资源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地质灾害防治培训,包括巡查、排查、监测、应急处置等内容,建立“三查”制度,明确监测重点及要求。

针对七泉村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县乡国土部门已采用专人负责、干部包片的管理办法,确定非汛期每月巡查一次,汛期每月巡查两次的巡查,发现异常或险情加密巡查等工作制度。巡查工作主要包括:地表及建筑物变形迹象、环境变化和异常情况,不合理工程活动等。

3.1 第一阶段

2011年9月13日上午9时,在接到关于房屋变形、地面隆起、泉水出露,公路、耕地开裂的报告后,山西省厅迅速派出专家赶往现场与村干部查看险情,根据培训知识判断为滑坡前兆,随即向夏县国土局、执法大队领导汇报后,立即组织受危的9户村民撤离,并采用PVC管道引流,避免上方水流继续渗入滑坡体,同时调集相关专业人员采用贴片法、钢钉法对裂缝、地面隆起、房屋变形等进行每2小时1次的监测,并实时将险情上报县国土资源局。

图1滑坡前缘泉水出露点

3. 2 第二阶段

9 月 16 日,专家现场踏勘,发现陷落带宽达 2. 4m,延伸长度 80m,陷落深度20 ~ 60cm。坡体中部 9 户房屋地面隆起,最大隆起高度为 0. 6cm,房屋严重变形,地表多处泉水出露。判定该滑坡已处于临滑状态,并圈定影响范围、设定撤离线路、确定避险场地 (村委会及学校),建议立即组织撤离。夏县县委、县政府负责人与国土部门专家随即成立救灾指挥部,启动滑坡地质灾害Ⅳ级应急响应,组织受威胁的113 户 340 余人进行大撤离。经过市应急中心、县乡交通、民政、防疫、公安等部门将近7 小时的协同作战,终于将滑坡影响范围内的113 户340 人全部撤离到安全避险场地,其中集中安置 208 人,分散安置 132 人。

当晚,专家就连夜制定了应急处置方案,方案如下:

(1)在滑坡后缘修建 2 个汇水池,用 5 根 PVC 管将雨水引流至滑坡区外。

(2)对耕地中的裂缝进行夯实回填、公路裂缝进行塑料布铺伏,防止雨水继续下渗。

图 2 滑坡体后缘下错的路基

图 3 滑坡前缘堆压坡脚

(3)派专人对裂缝、地面隆起、房屋变形实施 24 小时动态监测,每小时向指挥部报告一次,两个小时向夏县县委、县政府报告一次。

(4)尽快联系专业监测人员赶赴现场,对滑坡进行专业监测。

3. 3 第三阶段

9 月 17 日,指挥部立即组织人员根据应急处置方案,采用塑料布对公路裂缝进行覆盖,修建汇水池,排泄上方水流。其时险情正在加剧,但救灾帐篷、蔬菜、油、面、棉被、保暖衣等救灾物资已陆续运至七泉村。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对险情高度重视,厅长李建功获知险情后多次致电指示,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指派专家赶赴现场指导应急处置。运城市副市长王健康、市国土局局长杜自立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冒雨上山,查看灾情。同时专业监测人员抵达现场,于当晚 22 时向指挥部报送了首次监测数据: 降水仍在持续,险情仍在加剧。

3. 4 第四阶段

9 月 21 日,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副主任、总工殷跃平上山查看灾情,定性七泉村滑坡为北方罕见的推移式山体滑坡,具有严重的危险性,建议采用滑坡后缘削方,前缘堆载压脚治理方法,应进行妥善处置,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9 月 22 日,214 地质队对七泉村滑坡进行应急勘察。

9 月 23 日,应急处置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危险已基本消除,为了安抚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灾区生活秩序,指挥部决定,安排部分受灾群众回家,对于房屋倒塌的十几户群众由当地党政部门策划重建家园事宜。同时根据部专家建议,对滑坡后缘进行削方,前缘堆载压脚治理。

4 经验与启示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对地质灾害的高度重视,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精心部署,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前提。今年汛期伊始,山西省人民政府把强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针对全市 9 月 8 日至 12 日强降雨天气预报,组织国土资源、气象、水文、水利等部门连续召开紧急防汛会议,提醒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做好防汛调度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夏县县委、县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面,认真做到了 “四个到位”,即宣传教育到位、防灾预案到位、基础工作到位、工作责任到位,为这次灾害的成功避险与应急处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广泛宣传,扎实工作。国土资源部门及防汛相关部门扎实工作,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①对群众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广大群众主动防灾救灾意识。今年汛期,通过多次县电视台发布通告、手机发送短信、下发紧急通知等方式,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印发了 4000 余份宣传资料,使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家喻户晓。②防灾责任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办公室下发文件要求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充分利用地质灾害监测三级网络,全面监测地灾隐患点,尤其对重点区域实行专人全天候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妥善处理,积极避让。③防灾基础工作扎实到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建立了群测群防的网络体系,使防灾工作临灾不乱。坚持执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出现险情迅速作出应急反应。

三是群测群防,成效显著。动员群众主动防灾,是做好防灾工作的根本。群众既是受灾对象,也是防灾的主体,只有把他们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地质防治工作才能做好、做出成效。灾前,运城市国土资源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同时组织了一次滑坡地质灾害防灾演习,为这次群众主动参防灾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基础资料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提供 责任编辑 徐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