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事件 天气事件

安庆市天气预报30天一_安庆市天气预报30天一周

tamoadmin 2024-09-17 人已围观

简介1.安庆的地形气候和人文环境2.安徽安庆振风塔没把风镇住受损,当地的天气有多恶劣驾车路线:全程约481.9公里起点:安庆市1.安庆市内驾车方案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湖心中路行驶80米,右转进入市府路2)沿市府路行驶30米,调头进入市府路3)沿市府路行驶40米,左转进入湖心中路4)沿湖心中路行驶950米,右转进入菱湖北路5)沿菱湖北路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振风大道6)沿振风大道行驶190米,

1.安庆的地形气候和人文环境

2.安徽安庆振风塔没把风镇住受损,当地的天气有多恶劣

安庆市天气预报30天一_安庆市天气预报30天一周

驾车路线:全程约481.9公里起点:安庆市1.安庆市内驾车方案1)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湖心中路行驶80米,右转进入市府路2)沿市府路行驶30米,调头进入市府路3)沿市府路行驶40米,左转进入湖心中路4)沿湖心中路行驶950米,右转进入菱湖北路5)沿菱湖北路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振风大道6)沿振风大道行驶190米,稍向右转上匝道7)沿匝道行驶840米,直行进入济广高速公路8)沿济广高速公路行驶4.9公里,朝大渡口/池州/芜湖/上海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沪渝高速公路2.沿沪渝高速公路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沪渝高速公路3.沿沪渝高速公路行驶118.4公里,过钟鸣大桥,稍向右转进入钟鸣枢纽4.沿钟鸣枢纽行驶870米,直行进入宣铜高速公路5.沿宣铜高速公路行驶82.4公里,朝G50/宣城东/郎溪/广德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宣广枢纽6.沿宣广枢纽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沪渝高速公路7.沿沪渝高速公路行驶254.7公里,直行进入延安高架路8.沿延安高架路行驶600米,过外环沪青平立交桥,直行进入延安高架路9.上海市内驾车方案1)沿延安高架路行驶11.7公里,过延安东路立交桥,朝人民路隧道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延安东路立交桥2)沿延安东路立交桥行驶180米,朝西藏南路/人民路隧道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3)沿匝道行驶290米,直行进入延安东路4)沿延安东路行驶240米,左转进入西藏中路5)沿西藏中路行驶380米,左转进入人民大道6)沿人民大道行驶180米,右转7)行驶40米,到达终点终点:上海市

安庆的地形气候和人文环境

今天天气正好适合放风筝

据安庆市气象台预报,今天好天气进入“收工”倒计时,明起天气“画风”发生转变,一波阴雨天要来“接棒”了。上周末,太阳和蓝天双双“在线”,热情满满,最高气温逼近30℃,阳光带有一股火辣辣感觉,恍如初夏。人们纷纷走到户外,踏青、放风筝,享受无限春光。今天开启新一周,晴天“余额”仅剩一天。上午太阳还将“露脸”,市民可以趁着好天气进行户外活动,继续“洗洗刷刷”。到了晚些时候,随着空中云层聚拢,太阳将慢慢“躲”进云层,转为多云天气。气温方面,最高依旧是朝着“3”字头奔去,最低气温在18℃上下,昼夜间温差仍较大。受一股冷空气影响,明天起天气迎来大变化。随着冷、暖两股空气在上空来了一场“亲密接触”,我市将迎来一场久违的雨水,并伴有一次明显的降温和风力增大过程。尤其是气温的“满减”活动,折扣力度有点儿让人招架不住。冷空气过后,平均气温将下降8-10℃,白天最高气温将回落至20℃上下,最低气温在11℃上下,厚衣服还得“重出江湖”。另外,据安徽省气象台预报,15日至16日,受另一股冷空气影响,淮河以南平均气温还将下降3-5℃,最高气温不超过20℃。正值春季,天气变化多端,气温起伏大,安庆市气象台提醒公众及时关注最新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谨防感冒。好在雨后终会有彩虹,一场春雨一场暖,待冷空气过程结束,不负春光不负卿。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季是放飞风筝的黄金季节,放风筝可以治肩周炎, 颈椎病,对眼睛也有好处,最重要的是能让人们身心得到放松和锻炼。放风筝作为一种户外活动,受气象条件制约很大。风向和风力对风筝的升空有决定性的影响,风太大了不好放,风太小了也不好放。 一般来说,中、小型风筝,2~4 级风时放飞最合适;0~1 级风时,只能放飞特制的充氢气囊式风筝;6 级强风可放飞超大型、巨型风筝;7 级以上的强风除特制风筝外,一般风筝都不能放飞。国家体委审定的风筝竞赛规则规定:“低于 2 级风力,高于 6 级风力,风筝不能比赛。”另外,气压、湿度等气象要素对于放飞风筝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在高气压控制时,由于大气中盛行下沉气流,风筝不易起飞;空气湿度较大时,风筝身上会粘附许多水汽,重量增加,蒙面变软,难以放飞起来。还有,风筝被水汽湿润后,强度变大, 放飞时粘糊的地方容易脱胶,影响放飞效果。放风筝时一旦遇到雷雨天气就应及时收线回家,雷雨天气不仅对风筝不利,而且容易出现被雷击等情况。

安徽安庆振风塔没把风镇住受损,当地的天气有多恶劣

气候环境

气温

全市各地年平均气温14.8~17.8℃,市区17.8℃,较历史同期偏高0.3~1.1℃。其中2月气温较常年普遍偏低1.7~2.1℃,8月普遍偏低0.8~1.512;年极端最高气温36.4~37.9℃,望江出现在7月17日,岳西出现在8月11日,其他出现于8月12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一6.1~一11.2℃,分别出现在2004年12月31日至2005年元旦,其中市区2004年12月31日达到一6.1℃;市区全年≥35.O*C的高温日数多达27天,较常年多10.5天。

日照

全市各地年日照时数1580.7~1994.6小时,市区1711.8小时,太湖、望江、枞阳接近常年,其余各地偏少,桐城偏少达3成。其中2月,宿松出现当月最少日照时数的历史极值;3月,枞阳出现当月最多日照时数的历史极值;桐城成为有记录以来年日照时数最少的年份。

气候特点

安庆属于亚热带沿江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C-16.6°C,年平均降水量1300mm-1500mm,无霜期约248天。

冬季(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全市各地季平均气温2.7~4.9℃,比历年同期偏低0.5~1.0℃,是多年来少有的冷冬;市区季平均气温4.9℃,比历年同期偏低0.5℃。12月31日市区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低气温一6.1℃。季降水量在127.3~258.9毫米之间,较历年同期偏多约2~6成,宿松降水最多,市区210.3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近4成。市区雪日14天,元月22日暴雪,2月3~19日出现长达17天的连阴雨,平1958年4月29日至5月15日的历史记录;由于雨雪日多,季日照时数245.5~361.7小时,普遍较历年同期明显偏少。

春季(3~5月):气温偏高,降水大部地区偏少,日照偏多。季平均气温14.8~17.9℃,较历年同期偏高0.8~1.8℃,市区17.912,比常年偏高1.8℃;4月28日市区气温达到32.2℃,仅次于当月历史同期极值(2004年4月20日33*(2)。季降水量全市238.9~380.4毫米,仅桐城略多于历年同期,其他均少于常年。全市季日照时数481.6~607.2小时,较历年同期普遍偏多,日照充足。市区季日照时数501.1小时,比常年偏多2成。

夏季(6~8月):气温偏高,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日照偏少。梅雨期短、梅雨量偏少。季平均气温25.1~28.6℃,较历年同期偏高0.3~1.1℃;市区6月上旬(4日)气温37.2℃以及6月份平均气温28.3℃均属历史极值,季内≥35.0℃的高温日数市区23天。季降水量343.7~652.4毫米,市区、枞阳比常年偏多,岳西6月份降水不及常年的一半,宿松7、8月份降水只有常年的一半。全区梅雨期极短,6月26日入梅,6月29日出梅,市区梅雨量217.6毫米,较历年偏少39%。6月26日至6月27日,全区大部分地区出现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望江6月27日出现240.5毫米的特大暴雨,为建站以来最大的一日降水量。季日照时数437.8~637.7小时,除望江、枞阳较历年同期偏多外,其余略偏少或接近常年;市区6月较同期偏多27%,7月份持平,8月较同期偏少36%。市区7月出现3次大风,其中19日受台风“海棠”影响,最大风速达25.4米/秒。

秋季(9~11月):气温偏高,降水大部地区偏多,日照偏少。季平均气温16.6~19.9℃,较历年同期偏高1.1~2℃;市区季平均气温19.9℃,偏高1.912。季降水量173.8~1171.8毫米,市区季降水量277.2毫米,偏多2成,怀宁较历年同期偏少3成,岳西受13号台风“泰利”影响,为常年的4.7倍。季日照时数345.4~456.3小时,普遍较历年同期偏少,市区401.4小时,偏少15%;其中11月日照偏少较多,大部地区比常年偏少3成以上。

安庆人文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2000多年前,这里就建立了古皖国,创造了灿烂的古皖文化。建于南宋时期的安庆城,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至1938年,其间170多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府所在地,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辛亥革命时期徐锡麟起议、安庆马炮营起义等重大历史就发生在这里。

安庆人文荟萃。千百年来,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名人辈出,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魁、姚鼐、方东树、姚莹、吴汝纶等。中国的先驱、中国***的创始人陈独秀,京剧鼻祖程长庚,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章回家张恨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两弹元勋邓稼先,将军外交家和佛教领袖赵朴初等都生长在这片热土上。安庆市早在1992年和1995年曾成功举办过两届黄梅戏艺术节,推出了一批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有效地扩大了安庆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于是艺术节成为了安庆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平台。如今,安庆市决定将黄梅戏艺术节继续地更好地办下去,成为该市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安庆是中华禅宗圣地。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至唐宋年间,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中华禅宗开山鼻祖二祖慧可受达摩心法只身南下司空山,开宗立派,三祖僧璨完成了禅宗的理论体系。至今安庆境内仍留有二祖禅堂、三祖寺和迎江寺等诸多的佛教活动场所。

安庆是中国较早接受现代文明的城市之一。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云集了诸如徐寿、华衡芳、李善兰等中国一流的科学家,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安徽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

安庆自然景观秀丽。有雄奇灵秀的古南岳——天柱山,长江绝岛——小孤山,海上蓬莱——浮山,南国古长城——白崖寨,蜿蜒似龙——大龙山,高山平湖——花亭湖,避暑胜地——妙道山和城中翡翠——大湖等旅游区。全市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5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l处,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以及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是八百里皖江北岸唯一的一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坐落于安庆市迎江寺内的振风塔,不仅以“万里长江第一塔”著称,还享有“过了安庆不说塔”“宝塔王”的美誉。当时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的精心设计,相传它是为了振兴文风所建,建于明代隆庆二年,隆庆四年完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作为地标性建筑,“塔影横江”一直是安庆胜景之一。

取名“振风”,有“振文风”之意

振风塔,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寺内,濒临长江,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有“万里长江第一塔”之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八角七级,高六十多米。除具有佛塔的功能外,还具有导航引渡坐标的功能。振风塔塔顶为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形覆钵和五个铁球“相轮”及葫芦宝瓶。

振风塔,坐落于安庆市迎江寺内,原名万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后取名“振风”, 相传是“以振文风”之意,安庆振风塔从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是长江沿岸古塔之一。

安庆自建成振风塔之后,境内文风果然昌盛,人才辈出,明清两代,不仅出了大思想家方以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状元赵文楷和书法大家邓石如等文人、作家更是数不胜数,以桐城籍文人为开创者和主要作家的散文流派——桐城派,2006年5月25日,振风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庆振风塔没有“振住”12级大风,葫芦形塔尖不翼而飞

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受强冷对流影响,5月10日17时到19时,安庆市出现雷雨大风天气,最大风力为12级,地点为大观区海口镇,时间为18时32分,迎江寺附近站点风力则为9级,连夜,安庆市人民新闻办发布情况通报。通报称:2021年5月10日下午,安庆市区发生强对流天气,最大风力达12级。18时30分左右,迎江寺振风塔塔刹掉落,未造成人员伤亡。

5月10日18时半左右,安庆城区突然狂风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19时半,雨势渐小,安徽商报记者在安庆市华中路、湖心中路、沿江路上看到,道路两边一片狼藉,到处是折断的树枝,有的小树甚至被连根拔起,不时有抢修车辆呼啸而过。

在临江的安庆市地标建筑迎江寺,记者顶着大风看到寺前两边的大树很多枝丫已经折断扑倒在人行道上,马路上的积水有近十公分深,但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市民冒着雨前来寺前观望,“太可惜了,迎江寺的振风塔是安庆的象征,没想到一场大风后塔尖竟没了”,一位市民边拍照边叹息道。她告诉记者,她家就在附近,听说振风塔塔尖被大风吹掉了,特地赶来一探究竟,安徽商报记者看到夜幕下屹立在长江之滨的振风塔,披着绚丽的灯光,但曾经夺目的葫芦形的塔尖已不翼而飞。

12级大风是什么概念?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远永介绍,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流动的水平距离。平时天气预报所说的风力等级,比如昨天大观区海口镇35.2米/秒,达到了12级,这个“级”指的是“蒲福风级”,它是英国人蒲福于1805年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影响程度而定出的风力等级,共分为0到17级。

按照这个分类,12级大风已经达到了台风级别,时速达到118公里至133公里,是陆地上少有的飓风,其摧毁力极强,如果发生在海上,会引起风暴潮。

中国气象局曾在2001年发表《台风业务和服务规定》,以菩式风力等级将12级以上台风补

充到17级。(注:这一做法气象部门尚未用)12级台风定为 32.7—36.9米/秒;13

级为37.0—41.4米/秒;14级为41.5—46.1米/秒,15级为46.2—50.9米/秒。

16

级为 51.0—56.0米/秒,17级为56.1—61.2米/秒。琼海30年前那场台风,中心附

近最大风力为73米/秒,已超过 17级的最高标准——称之为18级,也是国际航海界关于特大台风的普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