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事件 天气事件

池州pm2.5_池州空气质量指数

tamoadmin 2024-09-02 人已围观

简介1.东至县属于哪个市2.池州巨成电子生产环境怎么样3.168个重点城市怎么定的4.皖r车牌哪个市?5.如何看待安徽人口净流出全国第一?你是学环境工程还是什么相关专业的 ?毕业论文现在才弄吗说具体一点我给你 哪17个城市直接全省的数据不行吗?能源消耗主要指什么 煤?石油年消耗量?一、环境质量(一)水环境1、淮河流域淮河干流水体污染依然严重。40%的断面水质较差(Ⅴ类)和很差(劣Ⅴ类),

1.东至县属于哪个市

2.池州巨成电子生产环境怎么样

3.168个重点城市怎么定的

4.皖r车牌哪个市?

5.如何看待安徽人口净流出全国第一?

池州pm2.5_池州空气质量指数

你是学环境工程还是什么相关专业的 ?

毕业论文现在才弄吗

说具体一点我给你 哪17个城市直接全省的数据不行吗?

能源消耗主要指什么 煤?石油年消耗量?

一、环境质量

(一)水环境

1、淮河流域

淮河干流水体污染依然严重。40%的断面水质较差(Ⅴ类)和很差(劣Ⅴ类),污染程度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主要污染物为氨氮。

淮河支流水体污染重于干流。水质较差(Ⅴ类)和很差(劣Ⅴ类)的断面达63%,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2、巢湖流域

巢湖湖区水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物总磷和总氮年均浓度值超过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西半湖污染程度明显重于东半湖。近年来,巢湖湖区水体营养状态呈改善趋势,但污染程度依然较重。

巢湖9条出、入湖河流中有4条河流断面水质很差(劣Ⅴ类),其它5条河流断面水质尚可(Ⅳ类),污染程度与上年相比没有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化学需氧量。

3、长江流域

长江干流水质仍保持优良(Ⅱ类)。

长江支流水体与上年相比污染有加重趋势,10条主要支流中,有8条支流水质较差(Ⅴ类)和很差(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4、新安江流域

新安江干流及支流水质仍保持全部优良(Ⅱ类)。

5、主要水库

全省主要水库水质良好(Ⅱ~Ⅲ类)。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

6、地下水

全省8个主要地下水水位监测城市中,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阜阳市深层地下水第一含水层水位上升了0.3~0.5米。

全省大部分城市和区域地下水水质较好,但沿淮河污染河段及城市周围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或面状污染,氟化物超标现象比上年有所增加。

7、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41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有18个水源地出现监测指标超标。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超标污染物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粪大肠菌群和总磷;饮用水地下水源地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氟化物和总大肠菌群。

(二)大气环境

1、城市空气

全省城市空气质量尚好,与上年相比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城市5个,标准的城市9个,劣标准的城市2个。1个城市尚未开展监测。

2、酸雨

全省降水年均pH值在4.7~7.5之间,出现酸雨的城市有10个。降水年均pH值低于5.6的城市有4个,铜陵市、池州市酸雨污染较重,酸雨频率分别达63%和58%。

(三)声环境

1、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全省城市道路声环境质量较差,较重污染(75~73分贝)的城市2个,中度污染(70~73分贝)的城市5个,轻度污染(67~70分贝)的城市7个,仅有3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较好(67分贝以下)。

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全省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差,较重污染(57~60分贝)的城市4个,中度污染(55~57分贝)的城市6个,轻度污染(53~55分贝)的城市3个,仅有4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53分贝以下)。

(四)生态环境

1.土地

2002年,全省主要地类面积为:耕地594.60万公顷,园地34.24万公顷,林地338.99万公顷。建设用地:城镇村及独立工矿用地122.46万公顷,交通用地27.62万公顷,水域(包括水利设施用地及水面)199.99万公顷。全省建设占用耕地5614.51公顷,同期全省土地整理补充耕地9215.63公顷。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8674.67平方公里。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13600平方公里,中度为4300平方公里,强度为660平方公里,极强度为96平方公里,剧烈为18.67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区主要集中在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山丘区和江淮丘陵岗地。

2.森林

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12667.4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7.95%。

3.生物多样性

物种:全省有高等植物4245种,维管束植物3645种。在维管束植物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0种。全省有陆栖脊椎动物557种,其中兽类96种,鸟类354种,爬行类68种,两栖类39种。全省野生脊椎动物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20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有71种。

湿地:全省湿地总面积284.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20.34%,其中,天然湿地面积70.4万公顷,人工湿地面积213.9万公顷。

自然保护区: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31处,面积57.1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4.11%,其中按保护区级别划分:国家级保护区5处,面积13.65万公顷;省级保护区25处,面积42.85万公顷;县级保护区1处,面积0.67万公顷。按保护区类型划分: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21处,面积26.70万公顷;湿地生态和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0处,面积30.47万公顷。

风景名胜区:全省共建立各类风景名胜区39处,其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31处,总面积35.76万公顷。

森林公园:全省共建设森林公园38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25处,省级森林公园13处,总面积11.80万公顷。

4、地质灾害

全省发生重要地质灾害147处,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122处,伤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000万元。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和沿江丘陵地区。

二、污染物排放

(一)废水及主要污染物

2002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14.28亿吨,比上年增加0.7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6.46亿吨,占总量的45.24%,比上年增加0.14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7.82亿吨,占总量的54.76%,比上年增加0.56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1.36亿吨。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41.09万吨,比上年减少0.6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12.59万吨,占总量的30.64%,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28.50万吨,占总量的69.34%。

废水中氨氮排放总量5.04万吨,比上年减少0.0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中排放2.04万吨,占总量的40.48%,生活废水中排放3.00万吨,占总量的59.52%。

(二)废气及主要污染物

2002年,全省工业废气排放量为5118.84亿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11.2亿标立方米。

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39.6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4.91万吨,生活及其他排放量为4.75万吨。

烟尘排放总量为24.31万吨,比上年减少2.11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20.70万吨,生活烟尘排放量3.61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24.09万吨,比上年减少1.20万吨。

(三)工业固体废物

2002年,全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414.69万吨,比上年增加152.8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607.79万吨,比上年增加63.55万吨。(四)污染事故

2002年,全省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58起,比上年增加5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2.9万元,农作物受害面积184.6公顷,污染鱼塘面积31.6公顷。

三、环境保护与建设

(一)“十五”环保实施

安徽省环境保护“十五”是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项目125个,总投资202.2亿元。截止2002年底,已有108个项目立项,72个项目完成了可行性研究,31个项目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35.9亿元。明光市、固镇县等13个污水处理厂和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已列入国家“三河、三湖”治理新开工项目,国债资金支持1.69亿元。

淮河、巢湖两流域水污染防治获得院批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83个,投资64.8亿元;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49个,投资48.7亿元,两流域项目均列入国家,为“十五”期间淮河、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巢湖流域利用亚洲开发银行治理巢湖污染项目已全面建成。酸雨控制及环境改善项目已与亚洲开发银行正式签订协议, 共9个子项目,利用亚洲开发银行1.47亿美元。

环境改善--天然气利用工程正式启动,其中8个市的子项目与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签订了协议,利用外资1.5亿美元。合肥、蚌埠、马鞍山市已率先开工建设。

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实施进展顺利,70%的治理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或完成。

2002年,新增“三废”设计处理能力:废水15.04万吨/日,废气548万标立方米/小时,固体废物5253吨/日。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进一步落实,除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外,化学需氧量、氨氮、烟尘、工业粉尘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均比上年有所削减。

(二)工业污染防治

工业污染防治紧紧以工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布局优化为中心,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工作,倡导循环经济理念,不断提高综合利用率,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进一步控制。2002年,组织编制了清洁生产审计指南和技术要求,对70家清洁生产试点企业进行了培训。截止到2002年底,全省共有120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32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

2002年,开展了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专项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基本摸清了全省危险废物和化学危险品的生产企业及其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等情况。对收缴的"毒鼠强"等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安全处置。

2002年,全省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审批1120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3.6%。“三同时”执行率90.6%,在310个验收项目中,“三同时”合格率100%。为防止污染反弹,全省共检查企业8948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90起。同时,在淮河流域率先实行了排污许可证制度,共向1050家企业发放了排污许可证,进一步巩固了“一控双达标”成果。(三)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2002年,全省大力实施“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6.02万公顷。其中成片造林15.35万公顷,平原绿化0.67万公顷。在成片造林中退耕还林9.99万公顷,长江防护林2.31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8.35万公顷。四旁植树完成1.03亿株。

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共安排水利投资107.7亿元,长江干流堤防得到加固。沿江排涝泵站、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治淮工程、城市防洪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

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环境管理日趋规范。沿淮调蓄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安徽省生态功能区划工作开始启动。两淮煤矿、马鞍山铁矿的矿区生态恢复和保护取得进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快速发展,生态示范区及试点单位22个,示范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1.06%。创建了100个省级生态村和10个环境保护先进城镇。蚌埠市新城综合开发区,芜湖市马塘区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第七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金寨县、涡阳县、马鞍山南山铁矿、黄山市黄山区作为第二批全国生态示范区,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命名。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全省共建设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3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0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点28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4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32个,全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95个,省级重点工程--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乡镇达到100个。2002年,全省使用氮、磷肥161.3万吨,比上年减少8.1%;农药使用总量7.43万吨,比上年增加1.7%。

2002年,完成了全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共获取数据52.6万个,摸清了我省生态家底,建立了安徽省生态环境查询系统。《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达到了国内同类型研究的领先水平。

(四)城市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环境质量逐渐改善。2002年,全省设市城市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投资60亿元,其中:污水处理投资3.87亿元,园林绿化投资2.45亿元,市容环境卫生投资2.23亿元,燃气投资2.82亿元。新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面积分别为37.9平方公里和22.8平方公里,新增自来水日生产能力8.51万立方米、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35万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990吨。建成和在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20个,合肥市南淝河、马鞍山雨山湖、池州百荷公园等局部区域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2002年末,城市绿化覆盖面积39037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5008公顷,比上年增加1585公顷,建城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25.50%上升至25.63%;全省拥有城市公共绿地面积5021.10公顷,城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4.48平方米。

2002年,人工煤气供应总量24770万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61万立方米,液化气供应总量46.4万吨,比上年增加8.8万吨,城市用气人口699.1万人,燃气普及率62.42%。

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三市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作为"十五"环境保护工作的奋斗目标,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分别成立了以为组长的"创模"领导小组和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专业工作组,一些重点工程项目正在实施。

(五)其他基础工作

环境监察手段正在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累计安装污染自动监控装置601台,共对475个企业污染物排放进行不同方式的自动监控。2002年征收排污费1.39亿元。环境监测能力得到改善,全省共建设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0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施了环境质量报告制度。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明显,为全省环保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了重要的舆论监督和推动作用。环境法制、科技、信息、环保产业工作逐步推进,重点城市环境信息系统建设成效明显。环境国际合作在争取资金、培养人才、技术交流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7个省辖市、55个县(市)分别独立设置了环境保护局,全省环保系统人员总数达4388人。环境监察、监测机构建设进一步规范,人员素质及工作水平有所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和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东至县属于哪个市

池州是安徽省的城市。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2000年撤地建市,下辖贵池区和东至、石台、青阳3县以及九华山风景区,设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国家级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池州市面积8399平方公里,2021年末户籍人口160.8万人(常住人口133.1万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池州是一座区位优越的滨江之城。池州是27个长三角一体化中心区城市之一,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成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城市,位于五大省会都市圈辐射交汇地,交通便捷、四通八达,集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运输于一身。

池州是一座自然秀美的生态绿城

以“名山、秀水、富硒地、好空气”而著称,市域内森林覆盖率60.6%,是长三角的重要生态屏障;长江池州段、秋浦河、青通河、尧渡河、黄湓河、九华河、龙泉河、陵阳河等8条河流共计10个国考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Ⅰ-Ⅱ类。

富硒占全市面积的60.2%,大气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有“天然大氧吧”之称,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城市。

池州是一座享有盛誉的旅游名城。池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州置府迄今1400年,诗仙李白赋《秋浦歌》十七首,杜牧著《清明》诗,孕育于此的《杏花村志》是《四库全书》收录的唯一村志,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

境内旅游丰富,山水洞俱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享誉世界的九华山坐落于此,拥有4A级景区17个。

池州巨成电子生产环境怎么样

东至县隶属于安徽省池州市

在地理位置上,东至县为安徽省的西南门户,地处安徽、江西两省的交界处,东与贵池区、石台县、祁门县接壤,南及西南与景德镇市、浮梁县、鄱阳县、彭泽县毗邻,西北与安庆市迎江区、望江县隔长江相望。

东至县的历史

清朝康熙年间,分江南省为江苏省和安徽省,今东至县一带分属安徽省池州府东流县、建德县。1912年,东流、建德两县直属安徽省。

1914年,建德县因与浙江省建德县重名改为秋浦县。1932年,秋浦县复名至德县,今东至县一带分属至德县、东流县。1959年5月15日,东流县、至德县两县合并为东至县。由此,对于东至县来说,是由两个县合并而来的,名字取这两个县的首字。

168个重点城市怎么定的

整洁有序、空气质量达标。

池州巨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内部整洁有序,机器都是一尘不染的,工人们清洁工作做得非常细致认真,无乱堆杂物情况。

池州巨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厂内部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减少了员工的职业病发病率,并且通风设施完善,保证工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拥有清新的空气。

皖r车牌哪个市?

168个重点城市是指全国范围内根据空气质量状况划定的重点区域。这些城市包括:

1.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唐山、沧州、衡水、廊坊、邢台、邯郸、保定、秦皇岛、承德、张家口

2. 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扬州、泰州、盐城、宿迁、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金华、丽水、湖州、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

3. 汾渭平原:太原、大同、临汾、吕梁、晋中、长治、晋城、运城、忻州、朔州、吕梁

4. 成渝地区:重庆、成都、贵阳、昆明

5. 长江中游城市群:南昌、武汉、合肥、长沙、南昌、景德镇、九江、上饶、鹰潭、宜春

6. 珠三角区域: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中山、珠海

这些城市根据空气质量状况被划分为重点城市,以取有效措施进行环境保护。

如何看待安徽人口净流出全国第一?

皖r是池州市的车牌。安徽省(皖)皖A合肥,皖B芜湖,皖C蚌埠,皖D淮南,皖E马鞍山,皖F淮北,皖G铜陵,皖H安庆,皖J黄山,皖K阜阳,皖L宿州,皖M滁州,皖N六安,皖P宣城,皖R池州,皖S亳州。

池州市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所在地。

关于池州的其他简介。

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历代名人李白、杜牧、陶渊明、苏轼、岳飞等都曾驻足池州,并留下宝贵的文化珍品。同时还有“中国戏剧活化石”贵池傩戏、“京剧鼻祖”青阳腔和东至花灯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源远流长的佛文化。

池州市域内森林覆盖率近60%,大气环境质量稳居安徽省前列,主要河流水质均在优、良以上,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是国家标准的35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车牌

惨!安徽的人才都跑了,10年间流失962.3万人,全国第一!合肥人口流入排不上全国前十,被重庆、杭州碾压。

新一波城市要崛起,2020年前合肥要抢占先机,拿什么跟杭州、南京抢人?!

一、惊恐!962万安徽人都跑了!!!

要了命了,安徽的人才都跑了,全国人口净流出排名第一!

01、安徽人口净流出全国第一

人都跑了!

近日,有机构盘点了全国人口流动大数据,一个非常惊恐的事实是:安徽人口净流出数量全国第一,也就是说安徽的人才都跑掉了!

与安徽相反的是,作为人口净流入地区之一,广东省因净流入35万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口抽水机”!

而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安徽10年间流失962.3万人居全国之首,占到全国跨省流动人口的11.2%。

02、合肥人口流入排不上全国前十

被重庆、杭州碾压

更扎心的是,最为安徽实力最强劲的合肥市,在全国人口流入城市前十中都排不上号。

北上广虽然目前仍然备受青睐,但由于高房价、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不少人选择逃离。而那些逃离了北上广的人,他们选择去了这里:

图/北上广深人群迁徙图

图/北上广深人群流入城市TOP10

从北上广深人群迁徙图和北上广深人群流入城市TOP10图可看出,逃离一线城市的人群,主要流向了重庆、杭州、成都、厦门、苏州等地。

二、这些安徽人为什么都跑了?

从每个人口净流入地区看,所流入的人口中,安徽人几乎占了大头,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流入人口更是主要来自于安徽。

这些城市就像一个个蓄水池,把安徽辛辛苦苦培养的十几年的人才都抽走了!!!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人才争夺战,与其他人才高流入城市相比,安徽输在了哪?

1、安徽公共配套还有所不足

安徽目前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上,还是有所不足。公共配套优、环境品质高的城市更容易留住人才。

安徽虽然不断在完善,规划蓝图也很好,但就算规划的再好,现在还没实现啊。

2、安徽的房价留不住人

安徽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不仅加大了居民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也对安徽人才吸引力和产业转型发展形成挤压。

尤其是去年以房价涨幅高居世界第一的省会合肥市,有网友在合肥信箱上留言,称合肥房价过高导致员工无心工作,公司留不住人!

网友留言

市领导,我是在合肥市开家小网络公司,我一月给员工开5000块工资,在合肥算是中上等了,可合肥市区房价都15000以上,员工买不起房无法安心工作,而且现在新站开盘要抢,瑶海开盘要抢!肥西开盘千人抢房...我们这些小企业真是留不住人了!

3、安徽的人才政策还不够给力

如何吸引人口呢?从草根调研的情况来看,优质人才落户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工作和生活,具体就是工作岗位,包括岗位多、待遇好;生活就是生活成本,主要是指房价低。

首先是要有多数量和高质量(薪水待遇好等)的工作岗位,其次是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房价在可承受范围,都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情况下公共服务和设施好,生活便利,生活品质高。

合肥虽然也对人才招揽出了不少政策,但还需加大力度,吸引大量人才留下来。

●一名it从业人员询问:目前合肥的房价相对其他一线二线城市已经没有优势,高新和软件it类企业也没有其他城市多,有竞争力的大公司也少,因此合肥同类的行业薪资待遇也比其他一线二线城市低很多。吸引力大幅下降。据我所知像大连,武汉都有类似的返个税吸引政策,合肥是否也有类似优惠来吸引我们继续留在合肥呢?

●合肥市房管局回复表示:我市暂无购房优惠政策。

合肥对高端人才的

对新培养、全职引进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将给予个人200万元生活补助,培养单位最高500万元奖励。为合肥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顶尖人才,每人可获200万元生活补助、最高500万元工作经费。

在“双引双培”人才上,引进的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最高给予500万元资助和2000万元创业引导基金。对成长性好、业绩突出的团队项目,给予滚动支持或追加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

重点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政策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综合整理

4、安徽的经济发展慢

安徽的经济与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1995年全国城市GDP200强,安徽有11个城市,2016年只剩9个。除合肥等四个城市外,安徽其余7个城市的GDP名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现象!

对比1995和2016安徽城市GDP在全国城市位次变动情况:

●合肥从0名进到026名+71

●阜阳从195名进到158名+37

●芜湖从140名进到079名+61

●马鞍市从151名进到143名+08

●安庆从094名退到141名-47

●滁州从102名退到155名-53

●蚌埠从131名退到165名-34

●淮南从161名退到215名-54

●淮北从168名退到232名-64

●铜陵从200名退到216名-16

●黄山从198名退到250名之后-52名以上

△亳州、六安、宿州、池州、宣城无法作比较。

即使是省会合肥市,其近年来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成就,但还不足以与杭州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抗争。

5、安徽世界级大企业少

安徽的世界级大企业确实很少,就业岗位少、收入水平低,是人口流失、人才外流的根本原因。

先说一下隔壁省会——杭州,就仅今年上半年时间,就有有六个世界500强投资的最新项目落地杭州。截至目前,杭州累计共有118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204个项目。

再回到安徽:截至目前(2017年9月4日),已有77家境外世界500强在皖设立137家具有独立法人的企业。

6、安徽高校的竞争力不强

安徽全国知名的高校太少,缺乏高校的竞争力,大学生在外地求学,对其毕业后就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大学毕业生流失问题严重。

△一个中科大顶起半边天。在2017年国内大学百强排行榜中,仅有中国科技大学和安徽大学上榜,而安徽大学仅排在95位。

7、便捷的交通加剧安徽人离开

便捷交通加剧安徽人往合肥跑,与之相同的便捷交通也将使得合肥乃至安徽的人才往更大的城市跑。

现在全国高铁到了“八纵八横”时代,以合肥为中心突然冒出一个华丽丽的“米字型”规划——除了沪汉蓉,合肥还接入了京深高铁、合福高铁、合杭高铁、合郑高铁、合蚌连高铁。此外,合肥还规划了这样几条城际铁路:合六城际、合淮蚌城际、合宁城际、合芜城际、合安城际。

和平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因素,说白了就是人往高处走。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更好收入水平更高的地区。

三、2020年前合肥要抢占先机!

新一波城市要崛起!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需要三个条件:资本、人力和技术,人力可以创造技术,人力和技术可以吸引资本,所谓“资本未动,人力先行”,所以,在下一轮抢占先机,吸引人口,成为未来地区建设的重点,也是顺应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

我国地大物博,大部分地区的城市化程度尚且不足,因此从全国范围上看,城市化进程不会放缓,下一步,上海和北京会减少人口流入,那些流出的人口将会流向其他还有空间的城市,部分城市可以凭借“近水楼台先得月”或者“先发优势”承接这些人口溢出,成为下一轮城市化中吸引人口的主力。

从目前来看,人口净流入中的省份除了北京、上海和广东,还有浙江、江苏、天津和福建,其中浙江的民营企业发达,具有“先发优势”,江苏临近上海、天津临近北京、福建临近广东并且沿海,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承接优势,有望成为下一轮城市化的中心。

中国第三波“婴儿潮”来了!

2020年前合肥要抢占先机!

重点提醒的是,我国第三波“婴儿潮”已经进入工作阶段,工作5年内劳动力的流动性还较高,等到5年买房、结婚、落户后这些人就成为城市稳定人口,流动成本骤升。

所以2020年前抢夺第三波“婴儿潮”是各地人口争夺战的重中之重,在此以后我国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规模逐年减少,下一波“婴儿潮”将是第三波生出来的第四波“婴儿潮”,进入劳动年龄要在20年以后了,因此,这一步是否能抢占先机,对未来影响深远。

四、合肥拿什么跟杭州、南京抢人

今年我国有750万大学毕业生。

这几个月内,几乎所有二线城市,包括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济南、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等,都出台了优厚的人才政策,加入“人才争夺战”。

安徽曾在人口争夺战中输的无比惨烈。现在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已经全面开打,合肥靠什么上位?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宏山:

二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取决于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就业机会,尤其是高端的就业机会。第二个要素是发展潜力,实际上这种发展潜力是与产业结构的升级相关的。第三个因素是城市,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宜居的环境,它是由公共财政提供支撑所打造的一个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这种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不仅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也包括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等等这些设施。

加强人才政策,大力吸引人才来肥。

在现有人才政策基础上,加强专项人才引进,通过项目化管理方式做实、放大人才政策的效应。

帮助落脚安居,向人才传递城市的善意。

人才落脚安居,才能打造人才高地。与此同时,以产业人才为重点,深入调查摸底,建立中心城市的人才数据库,定期发布引才目录,面向全球揽才寻智。

吸引国际组织、智库落户合肥。

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度吸引国际性科技组织、智库和论坛机构落户合肥,鼓励各类国际会议、学术论坛在合肥举办,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培训机构和人才中介机构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展国际化引才渠道。

打造高端化产业体系。

合肥的创新驱动必须着力打造高端化、集群化、总部型、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依托城市功能,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

合肥未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城市对人才的服务水平。

五、合肥潜力大爆发!

合肥,正在写就一部城市进化史。

小学生人数增长率达22.5%?

根据统计,合肥的小学生人数从2008年的40万人增长到2016年49万人,增长率为22.5%,增速较快,位于主要样本城市的前列。

人口流动中,小学生数量变化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地产研究者刘晓博认为,全国小学入学率接近100%,而且小学生数量是“数人头”数出来的,不是抽样调查出来的,更不是估计出来的。因此,小学生数量变化与城市吸引力变化关系密切。

合肥人出门就能坐地铁?

合肥地铁1到5号线全开通

加上规划中的6、7号线

将形成超过30座车站的庞大轨道交通网络

地铁直通肥东、肥西

未来还将实现全区地铁覆盖

地铁1号线已经运营,1号线三期工程2019年建成通车运营。

地铁2号线今年10月底可试运营。

地铁3号线预计在2019年12月开通。

地铁4号线预计2020年开通。

地铁5号线2020年底开通。

合肥人出门就有公交?

合肥快速公交达到26条487.5公里

基本形成覆盖整个市区的快速公交网络

还有2条有轨电车建成

合肥人公交出行选择更丰富

1小时通达全省?

未来的合肥

半小时通达合肥都市圈所有城市

1小时内通达全省16个省辖市

合肥人对外交通一日可达?

对外交通四通八达

多地一日可达

半小时到南京

2小时到上海、武汉、杭州、郑州、南昌、商丘

3小时到北京、西安、福州、青岛

4小时到洛阳、福州

5小时到广州、成都

6小时到深圳、西安

9小时到昆明

高铁覆盖全国

7大火车站比拟武汉南京

机场要开100条航线?

合肥开通航线100条以上

合肥人家门口坐飞机

可到国内全部适航省会城市

还将直达欧洲、非洲、澳洲、北美洲等地区

骆岗通用机场、滨湖水上机场也要来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合肥是一座生态宜居之城

未来几年

还将是中国最美的省会城市之一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

绿化覆盖率达到46%

空气污染物浓度下降

质量优良天数持续上升

市域将构建

“一湖、一岭、六片、

面湖依山、绿脉串珠、众水汇巢”

的森林网络体系

城市建成

“一湖九水秀庐州,三环五楔绿名城”

的绿地系统

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各项生活配套设施更加完善

各种优秀的学校、专业的医院

更多社会

都将要集聚合肥

合肥人的幸福指数蹭蹭蹭的上涨!

看病不用愁?

未来将有52家医院落户合肥

以后看病更加方便

同时建设一批

具有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的

现代化综合医院

那时将基本建成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人均寿命达78岁

小孩上学更容易?

未来合肥市将全面普及基本教育、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到达100%以上,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

城镇新增就业在60万人以上?

合肥市的就业结构将更加优化,

城镇将新增就业60万人以上,

居民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

公共设施?

到2021年

合肥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

合肥市中心图书馆

100个城市阅读空间

都将建成

在合肥不怕没房住?

新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2万套以上,

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3.6万套。

合肥有一个华丽丽的蓝图,等这个蓝图中的各个项目全部实现的时候,那才是合肥真正崛起,傲视全国的时候。那时候的你还会离开合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