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

今天刚刚的最新新闻中国_今天刚刚的最新新闻

tamoadmin 2024-07-17 人已围观

简介1.近日焦点访谈的主要内容和评判2.求3篇100字左右的新闻点评,要求最新的新闻,好心人帮帮忙啊3.白岩松到底犯了什么事?4.都有&;死亡本能&; 悬崖上想往下跳的冲动5.大白深夜水泥地上睡觉,居民隔空开车门让大白睡觉,你还见过哪些暖心?又是老虎伤人!首先逝者安息吧!哎!又是无辜的不幸者,又是无知的不幸者!无论怎样是一个生命离开了我们,虽然他不是我们的亲人!想和大家说下个人的观点和亲身感受。1、个

1.近日焦点访谈的主要内容和评判

2.求3篇100字左右的新闻点评,要求最新的新闻,好心人帮帮忙啊

3.白岩松到底犯了什么事?

4.都有&;死亡本能&; 悬崖上想往下跳的冲动

5.大白深夜水泥地上睡觉,居民隔空开车门让大白睡觉,你还见过哪些暖心?

今天刚刚的最新新闻中国_今天刚刚的最新新闻

又是老虎伤人!

首先逝者安息吧!

哎!又是无辜的不幸者,又是无知的不幸者!无论怎样是一个生命离开了我们,虽然他不是我们的亲人!

想和大家说下个人的观点和亲身感受。

1、个人在公共场合和出行行为安全防范意识差。

今年老虎伤人已经是第二次了,很明显地“护栏”并没有成功的拦截“以身试险”者!有好多人在问责动物园,“没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甚至“没有及时求助”,其实个人认为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或者解决问题的关键!

造成这种伤害的根本的是:以身试险者和我们的安全意识都很差,或者说根本就没有!!

动物园动物伤人时有发生,而且旅游、出行、公共场合的类似的安全事故更是多如牛毛!难道都要追究到管理者和组织部门上去?!

说个个人的经历吧。

前年和女儿去北京动物园,我们好奇地围观别人拿草喂大象,突然大象发疯,鼻子一甩,喂食的几个游人被重重地甩到水泥墙上,有一个小孩明显的伤的不轻!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被大象萌萌的样子呆样子“麻痹”,忽略了大象的“攻击性”!

在逛动物园的时候,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一时兴起,无视动物危险性,甚至忘记安全防范的大有人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挑逗动物,这样潜在的危险并不比这次中受害者的要小!!

所以,整个老虎伤人的中,游人无知和安全意识差是最根本诱因!是在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再说一个更危险的。

我们在黄山游玩的时候,爬到山顶,看到满天弥漫的云雾都好多人都疯狂地跳起来——山顶风很大,跳起来就会被顺风吹五六米!疯狂到后来,甚至有人站到防护栏杆上迎着风向前跳!!我和女儿也被疯狂和快乐传染,加入到疯狂的人群中,站到防护栏杆上跳,直到有个老奶奶过来提醒我们:下面是万丈悬崖!

后来下到半山腰,云雾散去,才惊出一身的冷汗:我们刚才跳的地方就是一个独立的大石头,护栏外面就是没有任何遮拦的不见底的万丈悬崖!!!

危险往往发生在我们最无知的时候!!危险往往发生在我们防范意识最弱的时候!!危险往往发生在“忘乎所以”的时候!!

在这里,提醒所有人在旅游、公共场合放松、开车或坐车出行的进修,安全和防范第一!!!一定要多看安全警示,及时留意身边潜在的危险,否则危险发生了,就不是我们个人的行为能够挽救和弥补得了的!!!就像这个“忘乎所以”、根本无“安全防范意识”,跨越防护栏挑逗老虎的“父亲”,不但可能置自己生命于极度的危险之中,而且有可能伤及更多的“无辜”者!!!

2、先安全宣传,再追究责任

惨案已经发生,宣传是面对更多的大众,所以首先要利用案件的危害性宣传教育民众,注意公众场合安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防范更多的类似的安全故事发生!

发生后,好多“好心人”和媒体集体呼吁要删除网络上面流传的老虎伤人的“血腥的”和!这个未免也太“善良”和“怕事”了!

从上一次北京动物园老虎伤人到现在老虎又伤人,这才多长时间:我们民众在公众场合安全防范意识如此差,或者根本就没有安全防患意识!!彻底删除,好多的人根本就看不到,根本就不知道危险和安全隐患是怎么发生的!这才是真正的“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我们在有意、无意地放大民众本身就比较弱在“安全防范意识”,有意、无意地制造更多的“安全事故”!

安全隐患永远无法,也不可能彻底消除,但是我们个人的安全和防范意识却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不断加强和提高!这才是真正的“公共安全”!!

本来这类发生后,媒体炒作再加上我们故事处理方案不成熟,往往是所有的相关者都成了最终的“受害者”!(大家回头思考下以前发生的类似的,哪一次,我们的相关的处理制度和“舆论”真正保护了的每一个故事相关者!)

所以,本不想讨论“动物园”的责任!因为对于刚刚兴起的国内旅游热,不但我们旅游者没有把“安全防范意识”准备好,而且动物园等等公共组织部门也没有把大流量人群的安全防范准备好(比如防护栏、警示方式、巡逻等等),但是看目前的报道和处理趋向,忍不住要“吐槽”了!!!!

所有的媒体报道和处理,根本就不关注安全宣传,不关注动物园的接纳大流量的人群的安全问题,不关注动物园怎么做好安全防范,怎么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是否逃票”上去了呢!!

什么是“暴殄天物"!!什么是舆论的对无知的“愚弄”!!!什么叫“底线道德”的被“丧失”?!!

如此案件被“发展下去”,是不是一个“逃票”就能解决所有的“安全”和“责任”相关的所有问题!!

按这样的拣重就轻、“胡乱转移责任的问题目标”的“逻辑”和“思维”,是不是所有的“无知”和“违规”者的生命就不应该受到“保护”!!按这样的“责任追究”方式和过程,是不是“动物园”这些就公众场合,就可以继续以目前这样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制度,迎接我们更多“旅游者”呢?!

更可悲的是,到目前为止,更多的“处理”是在“追究事故后责任”,包括警察出动取证、破案!而很少看到媒体和相关的管理部门,没有因这个“公共安全”做必要的应急和处理措施!还有多少人在旅游的路上,还有多少人在准备出游!我们还是多处理公共场所的安全措施和组织管理工作吧,这才是事故后的需要我们做的,也是我们必然做的!否则还有安全意识相对弱的人要“以身试险”,还会发生类似的故事!

总之,还是安全第一!!生命第一!!我们公众和媒体,还是关注多关注安全吧!!毕竟,我们自己就生活在我们自己“营造”和“关注”的安全环境中!!!不要等待某一天,“安全事故”发生在自己和家人、朋友身上才“清醒”,原来是我们自己在“把自己往安全隐患中推送”!

近日焦点访谈的主要内容和评判

很多初学都有师兄一样的疑惑,为什么佛不保佑善人,为什么佛不拯救灾难,为什么学佛还招横祸。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佛。佛是证悟真理的老师,教我们证悟真理的方法,我们如法修行,就能得到佛说的利益。佛强调的是修行,是实证。如果明白佛理,而不去落实,没有用处。每个人的善恶因果,佛没有办法改变。因为每个人的福报或灾难,都是自己的业力变现的。就像做梦一样,虽是梦境,我们依然有喜怒惊恐,哪个做梦的人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我们深深迷惑在六道的梦境中,佛千呼万唤我们都不醒来,佛也无可奈何。

进庙做佛事,不是去伺佛媚佛。佛法修的是自心,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心外求法,无有是处。因果不虚,定业难转,若不忏悔灭罪,佛也救不了。

学佛不是求佛保佑,而是依教奉行,证悟本性,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但因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修行就是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恢复自己本具的佛性,自己与佛无二无别。

求3篇100字左右的新闻点评,要求最新的新闻,好心人帮帮忙啊

始终有你

——紫荆花开满香江(一)

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日。十年里,香港在中央的鼎力支持下,特区和香港市民齐心协力,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书写了香港辉煌的十年。

19年10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开始席卷香港,香港经济一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危机时刻,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坚定的态度,使得特区有力量在关键时刻入市维护港币,最终击退国际金融炒家。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香港各行业一直处于转型调整阶段。但是,2003年年初,"非典"来袭,香港经济又一次面临困境。在内地与香港守望相助、携手抗击SARS的过程中,中央对香港给予了全力支持。

为了帮助香港迅速恢复经济,2003年6月29日,中央与香港特区正式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协议,由此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得以加速和升级;2003年7月,中央开通"内地居民香港自由行",这项措施不仅为香港的旅游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也为香港市民开通了新的就业途径。之后,又实施内地大型优质国企来港上市、粤港合作等一系列措施。香港的经济连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呈均衡发展态势。

香港回归十年来,"一国两制"取得了巨大成功,香港市民和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的信心明显增强,对香港前途的信心和中央的信任度均创历史新高,香港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详细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焦点访谈》。

今天距离香港回归祖国10年纪念日还有两天的时间,今天刚刚抵达香港的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在香港国际机场发表讲话时说,香港回归10年既是香港的大喜事也是国家的大喜事,向香港同胞表达了美好祝福。

从19年到2007年回归这10年间香港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的是一条不平坦的路,但每遇风浪香港都得到中央和祖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了日益强大的祖国做后盾,特区和香港市民齐心协力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正如香港人爱唱的一首所表达的那样《香港始终有你》。

19年7月1日,注定要成为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香港从此走进一个新的时代。10年之后的今天,一个更加繁荣的香港正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是实行“一国两制”,这是中国的一个政策,那么首先一点,就是在历史上在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实行两种制度的,只有在我们中国有这个胸怀、有这个胆识,在香港的10年可以讲是非常成功的10年。

黄洁 记者:我现在所在这个地方是香港九龙的尖沙咀,这里是观看香港市容最佳的角度之一,如果您10年前来过香港,那么站在这里您一定能发现香港的变化,不过这个变化来得并不容易。

19年10月,回归才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开始席卷香港,国际炒家多次凶猛的向香港汇市、股市、期市同时发难,香港经济一时受到强烈的冲击。

香港市民:经济不太好,好多裁员。

危机时刻香港市民期盼着以强有力的措施稳定局势,他们的期盼很快成为现实,为保证新成立的特区有充足的财政储备应对危机,早在回归前十几年中央就成立了专门机构代表未来的特区经营与港英均分的新批土地租金,到金融危机发生这笔钱已从当初的7亿多港元增值到1700亿。在香港遭遇金融危机时中央明确表态,如果香港有需要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香港,正因为有了这笔财政储备和中央的态度,使得特区有力量在关键时刻入市维护港币,最终击退了国际金融炒家。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我们对中央无私的对香港的政策感受很深,有很正面的评价。

香港市民:现在回归以后我觉得很直接感觉到一个庞大的国力的支撑给香港,虽然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但是如果你没有一个大的体系作为它的背景、靠山,我觉得从实体资金方面的支撑,跟后面的智囊的支撑,到气势上的支撑,对外国的金融,像索罗斯这些量子资金,直接产生综合的抗衡。

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香港各行各业一直处于转型调整阶段,根据香港《经济日报》统计,到2002年香港的GDP中有85%来自于服务业,旅游业在其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是2003年初非典袭击了香港,香港经济又一次面临困境。

田北俊 香港旅游发展局:在2003年年初没有SARS的时候,我们每个月的旅客大致上是一百万人次,但是在SARS的几个月,就是2003年4月、5月份到6月10多号每个月跌到只有5万人,从100万跌到5万人,很多我们的酒店里面的住客只开几个房间,最出名的半岛酒店有一天是一个客人都没有的。

当非典袭击香港时内地也同样面对着这场可怕的疫情,在内地与香港守望相助携手与非典抗争的过程中,中央对香港给予了全力的支持,时任香港医院管理局总监的高永文先生对此记忆犹新。

高永文 香港医院管理局原总监:那时候我们要用上一些高规格的防护的一些装备,比如说N95的面罩,或者一些全身的保护的衣物,这些东西都是一些外国的一些公司它的专利的一些产品,甚至于是一些公司或者是一些国家的国防工业一些产品,他们不会很容易就大量地给你提供。

陈佐洱 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那时候医生用的眼罩香港就开出要这种型号的,全世界只有德国一家工厂生产,一个月生产一万个,单子上面要求5000个,我们要在一个星期以内完成。我记得当时到德国、到日本、到美国市场购,全部满足香港的需要。

今年当我们再次回首4年前这段往事会从中读出许多精彩的内容,中央的支持、特区的勇气、白衣天使的奉献,这些力量结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合力。2003年5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撤销对香港的旅游警告。1月后,来到曾是非典重灾区的淘大花园,向市民宣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将香港从非典疫区名单中除名的消息。

记者:香港战胜了非典,但不可否认香港的经济为此承受了不小的冲击,为了迅速帮助香港恢复经济,2003年中央给香港送来了两份特殊的大礼,这就是CEPA和自由行。

2003年6月29日,中央与是香港特区正式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联系的安排协议,这项后来被称为CEPA的协议,目标是消除两地的关税壁垒,促进投资便利化,由此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得以加速和升级。

:中央CEPA的支撑,香港从过去三年来到现在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的展。

2003年7月,中央开通内地居民香港自由行,允许部分城市的内地居民以个人游的方式赴港观光旅游,这项措施不仅为香港的旅游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也为香港市民开拓了新的就业途径。

田北俊:从数字上来说,19年到香港的旅客大致是1300万,1000万是外国来的,只有200多万是国内来的。回归10年了,国外来的游客只不过从1000万加到1300万,增长了只有30%,经过10年的阶段,但是国内的旅客从200多万加到1300万,所以你可以看见我们这10年来旅客数字的增长80%多是国内来的,这也是要感谢中央对香港旅游的支持。

在CEPA、自由行、港澳合作等一系列措施实施之后,香港的经济年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而在中央支持香港发展的同时,香港也在为内地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今香港与内地正日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这是一个双向的关系,香港的经济发展跟全国的经济已经分不开了。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挑战一个接着一个,但是回归祖国后的香港不再漂泊,在日益强大祖国怀抱中香港焕发了新的活力,在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实现了经济的强劲复苏和快速发展,在《始终有你》这首歌里香港人是这样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情怀的:“狮子山触到长城,血脉里感应,和谐靠你,赋予生命。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

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再见。

心的回归

——紫荆花开满香江(二)

19年7月1日,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随着五星红旗一起升起的,是香港人民创造美好明天的信心与希望。十年来,香港市民对祖国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增强,已经成为香港回归后最大的变化和成就之一。

19年之前,一些香港市民因为对回归后的前景心存疑虑,纷纷办理英国国民(海外)护照。当看到回归的香港并未出现他们所担心的事情,而是依托祖国更加繁荣,再加上持有特区护照有诸多的便利,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办理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持有特区护照不仅更方便,而且在特殊情况下还能及时得到救助。据了解,回归10年中,我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特区处理了4000多起涉港领事案件。

如今,祖国已成为香港强有力的后盾,香港市民对祖国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加深。现在,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开始喜欢唱国歌看升国旗;驻港部队也渐渐成为香港市民心中的明星;香港人学习普通话的热情日益高涨;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内地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申奥成功,中华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这一切都激发着香港市民的爱国热情。

回归后,越来越多的香港社会团体、机构、学校组织香港年轻人到内地交流、考察、学习,更有一些香港市民看好祖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纷纷前往内地投资置业。

经过十年发展,现在香港与内地日益融合,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深深感受到了心灵的回归。

详细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焦点访谈》。

不论是香港人还是内地人,可以说凡是中国人都熟悉这样一位中药——当归,在19年7月1号香港回归的时候,“当归”这两个字很能表达人们的心情,当归、人心当归。但是百年沧桑留下的痕迹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过去的。当时有人说,的回归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难的是心理上的回归。10年以后,我们的记者在香港感受到了什么呢?

记者 黄洁:这里是位于香港湾仔的香港入境事务大楼,在香港回归前夕,一些香港市民曾经在这里排队申请英国国民海外护照,据说排队人数最多的时候一天达到了5万多人。而香港回归后,来这里申请护照的人依然是络绎不绝,所不同的是,大家来申领的是不再是英国国民海外护照,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

记者:办理这个特区护照的手续复杂吗?

香港市民:其实不复杂,就直接排队,等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可以弄好了。

记者:那么你为什么要现在申请特区护照呢?

香港市民:我觉得特区护照用起来非常方便,还感觉到我们祖国很强大,所以觉得拿着这护照非常自豪。

解说:19年之前,一些香港市民因为对回归后的前景心存疑虑,纷纷办理英国国民海外护照,当看到回归的香港并未出现他们所担心的事情,而是依托祖国更加繁荣,再加上持有特区护照有诸多的便利,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办理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

黎栋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入境事务处处长:有134个国家和地区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免签,香港居民拿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人数已经有420万人。

香港市民:那我觉得特区护照相比较而言甚至是更好用、更方便,既然有了这么好用的特区护照给我身份,还有人身的保护,那我何必再去要另外一个国家给我身份的证明和保护呢。

记者:持有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护照不仅是方便,而且在特殊的情况下还会得到及时的救助。据了解,在香港回归10年以来,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特区共同处理了4000多起涉港刑事案件。

黎栋国: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当时有很多香港人在泰国,发生以后,第一个到现场的是驻泰国宋卡的总领事和他们的同事。

解说:中央所做的这一切,大大增强了香港市民对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对国家的归属感,这使得许多回归前离开的人们又回到了香港。香港市民郭少明在90年代初期和太太去了加拿大,但在回归前夕,他们却又回到了香港。

郭少明:当时我们移民去加拿大,发现那里没有家的感觉,感觉自己是二等公民这种想法。再说那边的生活太休闲,也都不适合我,感觉香港挺好,回归之后发展也非常之好,所以我们决定留在香港发展。

解说:郭少明回到香港后,继续经营他已经经营了10多年的化妆品生意,回归后的香港稳定繁荣的发展,让他的生意不仅在平稳中度过了亚洲金融风暴、SARS等等冲击,而且他的生意还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香港市民: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香港市民:我觉得好像国歌里面有很激昂的,一种团结、向前的力量是很适合现在的香港,我们香港人应该是团结起来,一起去前进。

解说:现在,每天清晨在香港的一些重要场所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香港的电视台还在晚间专门播放国歌,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开始喜欢唱国歌,看升国旗。应该说,主权的回归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界线,而心灵的回归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今,祖国已经成为香港强有力的后盾,香港市民对祖国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加深。

记者: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是驻港部队军营,回归之初,这里对于香港市民来说可是一个既神秘又陌生的地方,而短短几个月之后,这里开始定期对香港市民开放,从此成为香港市民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重要窗口。

香港市民:应该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吧,对军队想了解多一些了。

香港市民:小朋友也很开心了。

解说:10年来,驻港部队共开放军营14次,有20多万人次的香港市民走进了军营。同时,驻港部队还积极参加义务植树、义务献血等社会各种公益活动。据香港多家调研机构最新公布的数字,香港民众对驻军的认同率已经由进港初期的37%上升到现在的93.7%,满意率达71%,他们已经成为香港市民心目中的明星。

香港市民:外形比较帅,而且很专业的感觉,很有一种保护力跟纪律性。

香港市民:我觉得他们应该很正面,很喜爱的。

记者:我身后的这个建筑是香港大球场,2003年11月1号这一天,4万多香港市民涌到这里,争相目睹他们心中又一位闪亮的明星。香港一家媒体以《清晨迎英雄》为标题,报道了当时的盛况。他们是这样描述的,香港人疯狂了,全城陷入一片之中。

香港市民: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光荣。

香港市民:感慨万千,高兴的不得了。

解说:航天事业的腾飞标志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同时,内地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申奥成功,中华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这一切都激发着香港市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

香港市民:以前人家问我你是什么人,我说我是香港人,现在别人问我你是什么人,我基本说我是中国人,我是香港出生的中国人。

香港小学生:有人说不读书,长大就没有好工作,可是什么是好的工作呢?

解说:香港回归祖国后,随着与内地文化、经贸交往的日益频繁,香港人学习普通话的热情也日益高涨,过去在香港普及程度不高的普通话现在持续升温。

李冰薇 香港普通话专科学校教师:伴着回归,我们的学生是越来越多了,现在这个情况真的是很踊跃的,很多学生来报名。现在有学生差不多两到三万,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有八间分校了。

香港市民:我的公司里面的老板,他们从2000年开始,就已经开始请内地到香港的人士或者中文大学的一些老师,教他们普通话。

解说:从香港市民对特区护照的信赖到移民回潮,从对国籍、国歌感情的逐步加深,到学习普通话热潮,这点点滴滴反映出香港市民对我们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增强,已经成为香港回归后最大的变化和成就之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香港人了解国家的进步,不停地发展,对于国家不停进步的骄傲,对于“一国”的认同,一天比一天增强。对于“两制”,不但是维持我们原来的原貌,还有是会保持香港将来的增长,这样的价值观会继续增长,也是香港会贡献国家的一份力量。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香港回归后的这些年,内地的人们都注意到,香港离人们近了,接触香港人的机会多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机构和学校,组织香港的年轻人到内地交流、考察、学习,更有一些香港市民看好祖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分别前往内地投资置业。香港和内地的日渐融合,让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感受到心灵的回归,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样一句话:香港是我家,祖国是我家。

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再见。

喝彩香港

——紫荆花开满香江(三)

今天,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各项活动达到了高潮。这几天每一个香港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加各种庆祝活动,感受着欢庆的气氛。

今天中午,“香港特别行政区十周年回归杯”足球赛在香港大球场开赛,第一场是由香港明星足球队对内地明星足球队。参加比赛的球员都是来自香港和内地的体育明星和演艺明星。何家劲是电视剧《包青天》中饰演展昭的香港演员,他也参加了今天的香港明星足球队比赛。何家劲告诉记者,回归十年,香港和内地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从 19年到今年,每年他都要在内地参加两个以上电视剧的拍摄。

6月29号下午,记者来到香港元朗洪锦棠先生家中时,正好赶上洪先生一家在收看抵达香港的新闻。由于身体的原因,洪锦棠夫妇只能通过电视屏幕感受欢庆回归氛围。但洪太太告诉记者,香港回归让她的她的四个孩子中,老大早在几年前就前往内地发展,看到哥哥在内地事业有成,从美国留学回归来的老四也动了去内地发展的念头。

香港汉华中学校通过举行校友聚会的方式欢庆回归。参加聚会的校友都会得到一份特殊的纪念品——回归纪念尺。从回归纪念尺上可以看到香港回归大事记和中国历史大事。在6月29日晚,由香港汉华中学校友组织的“欢庆回归十年情”文艺晚会也正式开始。几百名观众共同分享了欢庆回归的快乐心情。在晚会上,汉华中学校友们合唱了《我和我的祖国》。

香港回归十年来,保持了它的繁荣稳定,这是不争的事实。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的香港,必定会给世人带来更多惊喜,东方之珠将更为璀璨!

[详细内容]:

香港的喜事,国家的喜事,这几天香港回归10周年的各种纪念活动在香港和内地举行。十年风雨,十年辉煌,十年经历的困难、挑战,十年收获的进步、胜利,积累而成的感慨和喜悦,在这一刻被尽情的释放。几天来我们的记者在香港和普通市民一起一次又一次的分享着这喜悦。

解说:今天中午香港特别行政区10周年回归杯足球赛在香港大球场举行,作为回归杯三场比赛的第一场,由奥运冠军、演义明星等组成的内地足明星足球队对阵香港明星足球队。

陈百祥 香港演员: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三比三。

解说:足球比赛是庆祝回归10年的一种方式,而每一个香港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庆祝。6月29号下午,记者来到了家住香港元朗的洪锦棠先生家,他说,收看电视报道是他们老两口庆祝回归10年的方式。

洪锦棠 香港市民:总书记跟中央的几个首长来到了香港,来到了老百姓家里面探访,这体现了中央对香港人民的关怀。

记者:这几天的香港是不是很热闹啊?

林爱珍 洪锦棠先生的妻子:这几天不止了,再早十天前已经开始了,各种活动都有了。

解说:洪太太说,这段时间各种大大小的庆祝活动遍布香港的各个角落,她也很想去参加。

林爱珍:如果我是年轻的,我现在就应该出发了,坐车起码你要半个小时、一小时去等,我们要霸位子,要观看,要霸一个好位子,所以要早一点出去。

解说:

洪锦棠夫妇通过电视屏幕感受到了欢庆回归10年的氛围,而香港汉华中学的校友聚会则是他们欢庆回归的方式,参加这次聚会的每个校友都将会得到一份特殊的礼品。

邱瑞芬 香港汉华中学校友会副会长、秘书长:这个就是回归的纪念尺,这个尺很有意思的,我给你看看。这个回归纪念尺就是有看到回归的大事,这边是中国的历史,这面就是回归的大事情。

解说:校友聚会庆祝回归,为了共同回味这不平凡的10年,汉华中学校友会还特意为这次联欢会精心布置了一个10多长的展板。

记者: 我看到还有一块,这块专门是与内地融合。

邱瑞芬:对,回归以后,我们不论是或者是民间,都组织了很多交流团到内地去,因为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解说:何家劲是在电视剧《包青天》中饰演展昭的香港演员,他是香港明星足球队的队员。在回归杯明星表演赛开始之前,记者在香港湾仔球场看到他正在训练。

何家劲 香港演员:我今天在这儿练球是有目的的。

记者:有什么目的?

何家劲:因为在7月1号回归(纪念日)的那天,在香港大球场有一场比赛,就是我们香港明星队对内地明星队,友谊比赛庆回归的。

记者:你们那天的比赛,你们这边有谁参加啊?

何家劲:厉害了,我们的中坚分子谭咏麟、陈百祥、曾志伟、黄日华、苗侨伟,我负责后卫,最后一个。

解说:回归10年香港人共同经历着精彩,何家劲说,香港和内地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他个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何家劲:九七之后,我们很多时候去内地拍戏也比较容易,多机会接触大家才能融会贯通地交流经验。我19年之后到今年是2007年,这10年里面我几乎一年都在中国大陆最起码拍两个电视剧这个样子。

解说:回归10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人都像何家劲这样有了更多内地发展的机会。洪太太告诉记者,她的4个孩子中老大早在几年前就前往内地发展,看到哥哥在内地事业有成,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老四也动了去内地发展的念头。

洪浪 洪锦棠先生的儿子:这10年香港发展不错,对未来也有信心,打算在香港继续在电脑行业大显身手。可能在未来也去内地继续发展,内地机会也很多。

林爱珍:老大到内地去了,去工作,工作的话收入就多了 ,收入多了我们老人家也有收入了,比较多了。

洪锦棠:我现在是退休了,所以有空就到香港各地走走,到深圳走走。

解说:看到孩子们都能找到很好的发展机会,老两口很高兴,而香港这些年的发展也让他们很开心。

洪锦棠:机场的建设,青马大桥,还有西铁,公路建设也很多,城市方面、市政方面各个方面都很好。

解说:汉学中学校友会的邱瑞芬告诉记者,校友们参加庆回归聚会的热情很高涨,很多校友都提前赶到了学校。

邱瑞芬:都是香港的校友,他们平常就在香港各个地区工作。

记者:为什么这次大家这么远都跑来做这件事情呢?

邱瑞芬:因为庆祝回归。他问我们为什么这么远大家都来这里参加这个活动?

高蕙畹 香港汉华中学校友会成员:因为我们都爱国、爱香港,我们都是老同学,借着这个大机会我们也可以团聚,好开心,大家来高兴高兴。

钟坤治 香港汉华中学校友会成员:喜逢今年是回归10周年,所以心情当然是不一样了。

叶国谦 香港汉华中学校友会成员:所以怀着非常兴奋的、高兴的心情来庆祝我们香港回归10周年。

解说:汉华中学校友会筹备了一台名为“欢庆回归10年情”的文艺晚会,还特意从云南请来了文艺团体参加演出,并邀请周边居民前来分享。

邱瑞芬:因为香港对少数民族不是太熟悉,我们请他们来让大家认识中国就是有这样56个民族,这个好大的家庭。

解说:6月29号晚上8点“欢庆回归10年情”的文艺晚会正式开始,几百名观众共同分享了欢庆回归的快乐心情,在晚会上汉华中学校友会华英合唱团演出了女生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洪锦棠:10年毕竟是历史的短暂瞬间,我感到了主要是中央提出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这个创造性的思想将给将来香港指导香港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林爱珍:10年回归对我们的孩子也好,大人也好,对祖国很信任、很赞扬。今天是七一回归(纪念日),我们知道书记到香港看我们来了,希望在书记的支持和鼓励之下,我们香港会越来越好,香港好中国一定会非常非常好,谢谢。

说起香港有人会想到国际金融中心、最开放的自由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也有人会想到茶餐厅、场、旅游购物天堂,还有会想到动感之都、时尚之都。香港回归10年来保持了它的繁荣稳定,这是不争的事实。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有着的得天独厚区位优势的香港必定会给世人带来更多的惊喜,东方之珠将更为璀璨。

白岩松到底犯了什么事?

1 北京奥运会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好评,许多报刊载文称,奥运会使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相对于中国,既然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同样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结束。自2001年“申奥”成功到现在,中国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办好奥运,最强烈的意识就是展示一个走向现代文明的古国形象。当8月8日如期而至,奥运会像一道绚丽的彩虹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也就预示着中国的“后奥运时代”即将到来。

对于中国“后奥运时代”的解读,一些经济学家曾有过乐观的估计,认为奥运会将会使中国诸多方面出现全新景象,再加上两年后的上海世博会,两点一线,必将使中国的经济飞速增长。然而,在意识形态、文化属性方面,中西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总体背景下,中国人越是希望通过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西方则越是希望借机改变中国,由此便注定了北京奥运会实际上不仅是赛场上的较量。

不过,北京奥运会的顺利进行,说明了西方错估了奥运会的价值,预示着他们在“大奥运”的竞技中已经基本失败。其实,出现这样的结局并不新奇,早在几个月前的火炬传递中已经看出,中国不但没有被西方改变,中国的民间力量反过来却把西方改变了。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首脑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对北京奥运会抵制最强烈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先生也来了个180°的大转弯。但是,一些国家首脑的“友好”姿态,并不能掩盖其身后潜藏着的“不友好”势力,随着奥运会成为过去式,之前的“抵制奥运”逻辑自然会烟消云散,而新的“后奥运”逻辑也在逐渐形成。

毫不夸张地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硬实力”得到了充分表达。但“后奥运时代”既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综合现象,负效应就不完全表现在经济领域,如自此后中国在世界的文化符号不能得到根本改变,喧哗、打斗、小脚、等印记还清晰地存储在西方人的记忆中,就只能说明“软实力”传播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完美,而这同样是“后奥运时代”的具体表现。

28月12日,第29届奥运会开赛第四天。在男子体操团体赛上,中国男队凭借近乎完美的发挥,拿下了本届奥运会中国体操队分量最重的金牌。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选手邹凯说:“我很自豪能为家乡人赢得一枚金牌,这将给他们带来巨大激励。”这一天,距离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三个月。

三个月前的惊心一震,致使近7万人遇难、37万多人受伤、近1.8万人失踪,原本沉浸在火炬传递中的中国,顿时陷入一片哀痛。媒体刊登的一张照片显示,一间灾区教室残缺的黑板报上有奥运五环标志,有顾拜旦的名字,还有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介绍等内容。那些被深深掩埋于废墟之下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分享已经触手可及的奥运喜悦。奥运火炬传递为地震遇难者暂停三天,这在奥运火炬传递史上是一次“破例”。

北京奥运会的如期成功举办,是一个民族对百年梦想的坚守,也是一个国家对公开承诺的兑现。尽管我们刚刚经历灾难,尽管我们刚刚痛失同胞,但既然我们承诺过,就决不会让世界失望。近7万名同胞的生命,以怎样的方式来哀悼和铭记都不过分,但生活仍将继续,民族仍将前行。给中国十六天,还世界五千年。按照7年前的承诺,办一届有特色的奥运会,未必不是包括逝者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沉溺于哀痛,并不是对生命最好的纪念。国际奥委会罗格曾表示,希望北京奥运会能给受到大地震打击的中国人民重新带来“欢乐、希望和骄傲”。

人们的顾虑在于对遗忘的担心,对于灾难的记忆,对于死者的哀痛,对于生者的承诺,都有可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冲淡。一场奥运会将吸引整个世界的目光,此刻正值灾区重建时期。在舆论焦点之外,重建工作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应当说顾虑并非全无道理。在8月6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奥运会开幕式上是否有与四川汶川相关的部分。奥组委官员回答,开幕式毕竟是一个庆祝体育竞赛的欢乐盛事,不应该也不必承载更多的东西。尽管舆论对此表示理解,但是当灾区小英雄林浩出现在开幕式上,并与姚明一起成为中国代表团旗手的时候,现场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

人们并未遗忘。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奥运会开幕式的地震元素上,体现在灾区选手的一番真情吐露上,事实上灾区重建的步子一直没有停下。在汶川大地震三个月之际,民政部宣布地震灾区已基本实现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累计紧急转移安置1510余万名群众,下拨生活救助专项资金59亿元,中央储备粮58万吨。同时,民政部公布了《救灾物资回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就地震灾区重建总体规划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我们在奥运的欢乐中没有失去对灾难的记忆,反倒将因此获得推进灾区重建的信心和毅力。按照重建总体规划中的测算,汶川大地震恢复重建资金总需求约为1万亿元,相当于中国去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4,也相当于去年四川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全部。何况,重建的目标不仅是筹钱或建房,而是再造一个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新家园。

奥运的欢乐在继续,灾区的重建也在继续。在汶川大地震三个月之际,充满的奥运将帮助我们铭记灾难超越哀痛,以有力之手抚平曾经开裂之地,以卓然信念恢复盎然生机,恢复永不熄灭的乐观精神。

3那些比金牌更耀眼的人生故事

这些故事,这些人,这些竞技体育精神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同样是奥林匹克的大精彩;这些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力量的运动员,无论是否得到了奥运会的奖牌,事实上他们已经得到了一块人生的金牌。

奥运比赛该怎么看?我们现在是否已经学会了欣赏竞技体育比赛?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或者上网看即时信息,看到最多的是“金牌”、“突破”。摘金者,中国式的路线大致是,所在地区的、体育局会发来贺电,家乡父老在电视机前沸腾的画面会一遍一遍地播放,冠军们一路而来的奋斗史也会详细地解读给读者。而那些失利的运动员,他们的名字,默默地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之中。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金牌只有一枚,而通往金牌之路非特异的禀赋、坚韧的意志、刻苦的训练、体育科技的后盾支持不能得。再加上心理、对手等不确定性因素,金牌的炼成充满汗水、科学以及偶然性。这是竞技体育的残酷、也是竞技体育的美丽之处。

奥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就有不同的结论。对于竞技体育来说,无论为个人还是为国家荣誉,胜负都是一件必须的事。但在中国,得到奖牌的运动员被一律奉为英雄;凡有中国夺金点的比赛被普遍关注,无夺金点的比赛观众寥寥,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在欣赏奥运的问题上,还处在一个初级发育水平。中国是第一次引进奥运,五环旗上第一次烙上中国的痕迹,但我们引进奥运,不单单是为了让世界见证一个盛世中国,同时引进来的,还应该有五环之下的体育精神。

奥运的享受,不仅仅在于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类的速度、力量、柔韧性、爆发力、耐力、团队配合、技战术打法等等生理性的极限可能,更在于享受于赛场上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动人瞬间汇聚而成的奥运精神,它与胜负有关,但它更是一场关于人生的征途故事,励志、挑战自我的、追求梦想的执着,每个故事都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诠释。这些运动员,未必夺得竞技赛场的金牌,但每个阅读到他们故事的人,无不以之为英雄,以之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化身。

这次随瑞士代表团以职员身份前来的李华东,曾于训练中受伤,切除了左肾脏和脾脏。1986年又在一次比赛中,双脚跟腱同时断裂,做了手术。1988年,从2米多高的双杠上头部向下跌落到铁板上,造成颈椎和胸椎多处错位。经过多年苦练,1996年李东华终于亚特兰大圆梦,帮助瑞士拿到了第一枚奥运金牌。李华东堪称“超人”,为此,国际奥运博物馆永久收藏李东华曾训练用过的鞍马及比赛服装和比赛用具。

前天打出“祖国好”感动了无数观众的栾菊杰,代表加拿大队出征奥运会,“因为爱,所以我回来”。这位昔日的中国英雄,以50岁的高龄、以长期与肾脏下垂疾病作斗争的意志、以“重在参与”的纯粹精神续写着奥林匹克神话。这种纯粹的渴望,正如美国游泳队41岁的妈妈选手拉·托雷斯所说的那样,“我只是想跳进游泳池中,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还有中国队刚刚夺金的妈妈级选手冼东妹,女儿5个月大即宣布复出,经受着老伤侵袭、产后虚弱、思女之情的折磨,但“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想法,它总是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拿金牌。”这就是梦想的力量,可以踏平障碍,踏平千山万水,带人领会绝顶之处的人生风景。还有年轻的美国蛙泳运动员艾力克·尚蒂,在6月的选拔赛前被确诊为睾丸癌,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他选择了推迟手术,“奥运会是我毕生的追求,我可能永远不会忘记我得知自己患癌症的那天,和我站上奥运会游泳赛场的那天,不管我还剩多少天可活。”

这些故事,这些人,这些竞技体育精神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同样是奥林匹克的大精彩,我们的目光不应该仅仅追逐于金牌。否则,奥林匹克就将成为国家之间的金牌大战、成为国家荣誉的次战场、成为运动员现实名利的角逐场。而奥林匹克之所以能与我们每个人发生关系,除了可以一起欢呼人类的速度、力量与肌肉的精彩之外,更在于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精神力量。这些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力量的运动员,无论是否得到了奥运会的奖牌,事实上他们已经得到了一块人生的金牌。

都有&;死亡本能&; 悬崖上想往下跳的冲动

截止2021年2月25日,得到的消息只是白岩松所主持的节目《新闻1+1》暂时停播,白岩松也暂时停止了录制工作,没有犯事的说法和官方的消息。

所谓的白岩松犯事的,开始于节目《新闻1+1》有关河北肃宁枪击案:

白岩松在描述警察殉职时候使用了“死亡、离世”的字眼,而对犯罪嫌疑人却用了“老汉”的称呼,既然造成了四死五伤,为什么不称他为犯罪嫌疑人。

而白岩松则表示在做这期新闻的时候枪击案刚刚发生了几个小时,直播是在当天,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问号。所以当所有事实未弄清楚之前,必须首先用中立的词汇,这是新闻的准则。他说在过去有许多新闻刚刚发生的时候,就立即下定义,导致的教训和错误很多。

因此在舆论压力下,节目开始进行整改。

扩展资料

作为公众人物白岩松也是十分的正直,不予黑暗同流合污,披露各种黑暗,敢说真话,所以在观众们的心目中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但是为此也得罪了不少人,并且招来了一些人黑他。白岩松在40岁的时候就明确地表达过:我要进入到得罪人的时代了,一个做新闻主持人,一个做评论员,如果被所有人喜欢,那是一种悲哀。

白岩松自己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节目做得过火而要写检查,节目一而再三地遭到停播,白岩松表示这只是一点小风浪。白岩松也确实因为自己所说的话被警告过,但是也不会因此被央视开除,白岩松说如果自己离开央视的话会告诉观众。

大白深夜水泥地上睡觉,居民隔空开车门让大白睡觉,你还见过哪些暖心?

资讯不过夜,这里是深空小编,为你带来最新新闻。今天天气不错,正适合读读最新资讯放松一下。

4月26日消息,根据科学的统计数字,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中,至少有10人会在未来16个月内死去。别紧张,这只是开个玩笑,但如果你对这一说法感到某种莫名的兴奋,那可能就刚好验证了弗洛伊德在1920年提出的死亡驱力理论。

死亡本能理论指出,每个意识主体都同时背负着生存意愿和与之相反的死亡本能,最能体现后者的便是战争、吸烟等自我毁灭的举动。当然,正如弗洛伊德的大多数理论一样,我们没有办法从经验上证实这种冲动的存在。学者们花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来证实和质疑死亡本能。为了对其研究现状有一个明确的了解,gizmodo网站联系了一些专家,对死亡驱力是否真的存在进行了讨论。

托德迪弗雷纳,加拿大湖首大学哲学教授,对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的历史颇有研究

简单的回答是:不,这不是真的!这可能并不令人满意,所以我就来详细说一说。

死亡驱力理论是由弗洛伊德在1920年提出的,用以解决与战争创伤或炮弹休克症相关的理论和临床问题。当时的情况是,患上我们今天所谓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士兵会在梦中重复创伤经历,或者做类似的噩梦。这给所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治疗士兵的精神分析医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要知道,弗洛伊德声称所有的梦都遵循快乐原则,即梦境反映了性愉悦的一种无意识的冲动。

然而,士兵们的这些挥之不去的创伤噩梦称为创伤性神经症显然与性愉悦无关。因此,弗洛伊德这一时期的关键著作《超越快乐原则》的意义就在于,它提出了一个基本的问题:除了之外,或者说,除了精神分析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东西驱动着人类行为?

弗洛伊德的确承认存在一种独立于和爱欲之外的驱动力。因此,他在已有的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个新的超心理学,其核心是他的晚期二元论。根据该理论,或生的欲念与死亡或破坏性的欲念有着永恒的冲突。批评者经常指出,这只是一个理论,一个疯狂的猜测。这么说是对的。但弗洛伊德很快就相信了这种理论,并最终断言,这两种欲念解释了生活中的所有谜题。当然,这句话说得太满了。

事实上,包括精神分析师在内的大多数人都简单地忽视了死亡驱力理论。他们将其视为一段古怪的旁白,或者是一种尚未解决的病态和厌世观点,甚至是年老时的语无伦次。然而,这是一种可疑的手法。因为死亡驱力理论被小心翼翼地、合乎逻辑地、甚至是深情地整合到弗洛伊德其他理论的矩阵中,其中许多理论和死亡驱力理论本身一样,都具有高度的思辨性。

这包括他明确依赖拉马克的遗传和重演的旧理论,这些理论共同支撑了弗洛伊德在中后期对当代心理学的系统发生、史前和生物学起源的兴趣。简而言之,新的超心理学包涵了弗洛伊德在最后阶段所写的一切。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有我们称之为文化弗洛伊德的东西,我们所了解的弗洛伊德都来自于其经典作品,比如《幻象之未来》和《文明及其不满》;二是我们所说的自我心理学,自弗洛伊德1939年去世以来,他关于心理防卫和外部现实的观点就一直影响着心理医生。

所以论据是站不住脚的。如今,几乎没有人相信文化弗洛伊德提及的睡前故事,有时其中还带有令人担忧的种族主义色彩。这包括《图腾与禁忌》中提到的文明起源于父亲与其儿子们之间的谋杀,以及《摩西与一神论》中提到的,犹太心理学起源于史前对摩西的谋杀。与此同时,许多人仍然相信,不仅相信心理防卫机制、自我心理学和反向形成,而且相信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阐述。这是值得注意的,因为潜意识恰恰是那个让死亡驱力完全沉默的理论,除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信徒外,其他人对此一无所知。

要消化的东西太多了!恐怕大多数人,包括精神分析学家在内,都无法理解死亡驱力是如何作为一个连贯的系统运作的。但弗洛伊德完全理解这一点,直到最后。他坚持死亡驱力理论,宣称心理拉马克主义是一个有着致命必然性的理论,并且教条地进行古心理学研究,他对史前故事、仪式、神话、寓言、梦和噩梦的分析尽管受到约束,但还是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

现在,在这段长篇大论的最后,我只能这样说:在我看来,死亡驱力理论是精神分析的一个巨大迷思或寓言,根本不是真的,但即便在今天仍有很多人深信不疑。与许多其他思想一样,弗洛伊德也相信并依赖这一理论,并把它作为后期作品的中心部分。

这个部分的基础其实已经体现在弗洛伊德发展的中间时期。这段时期,反过来,又是由他与荣格的关系定义的。顺着这个方向,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个更长的答案,但就现在而言,也许这就足够了。

特蕾莎赫弗南,美国圣玛丽大学的英语教授,曾以后末世为背景对死亡驱力进行了论述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其晚年提出,一种死亡驱力普遍作用于动物体,表现为一个有机体试图返回到无生命状态源头的渴望。个体会远离爱欲或生之欲力,包括快乐、繁殖、生存和创造力等,转而走向自我毁灭和死亡。

重要的是,弗洛伊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研究死亡驱力的理论,这场可怕的战争突然中止了人们对文明进步的信仰,并使工业化的杀戮成为可能。弗洛伊德观察到士兵从战壕中返回的情况,发现与他早期关于生命本能的理论相冲突。这些人似乎患有一种神经症,迫使他们重复自己的悲惨经历,不是在他们的意识生活中,而是在梦里。

压抑的创伤干扰了愿望满足和快乐原则,暴露了士兵内心深处存在一个受虐的自我。由于他们无法消化自己的痛苦经历,因此会不由自主地回忆并重放创伤也许是在一种迟到、焦虑而且不可能的准备。弗洛伊德后来认为,死亡驱力也可以转移到外部世界的物体上,以保护欲力,即他所说的破坏性本能、掌控欲和权力意志。

让我们思考一下现在这个时代,以及从21世纪的文化想象中爆发出来的后末世图景和。这种对世界毁灭场景的强迫性回归是一种创伤文化的症状吗?为什么我们在重复二十世纪的错误,诸如民族主义的崛起、对外国人的攻击、选举出、军方邪恶联盟、企业资本主义,以及催生了化学毒气弹、、致命机器人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科学,正是这些错误引发了灾难性的世界大战?

爱因斯坦曾说:任何认为科学是为了使人类生活更容易或更愉快的人都是完全错误的。尽管上个世纪的科学家们表达过,他们后悔为工业战争机器工作,但是在大战结束一百多年后,在市场和支持下,实用的高科技成为解决世界问题的答案,就好像二十世纪的恐怖事物,如焚烧炉、、死亡集中营等,都是由工程师和科学家设计,由有信誉的公司建造,我们也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军事驱动行业的盲目自信所迷惑。

由于无法从二十世纪的创伤中吸取教训,也无法承担历史的责任,我们正重复着其破坏过程。当地球在不可逆转的死亡漩涡边缘摇摇欲坠时,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要摧毁自己的有机家园。死亡驱力转向了外部,并表现为毁灭的冲动,即不惜一切代价控制自然的欲望,这就为生命本能为什么会误入歧途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哈罗德塔库锡安,美国福特汉姆大学心理学和城市研究教授

在我看来,死亡驱力是真实存在的,尽管很难通过实验来验证。

多年来,弗洛伊德坚持认为,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源自爱欲,消极的行为是对爱欲的误导。但在20世纪30年代黑暗的纳粹时代,弗洛伊德不情愿地承认了与之相反的塔纳托斯的存在。

我们看到了许多可能表现死亡驱力的例子:冒险、吸烟、滥用药物、危险和自毁行为。对我来说,塔纳托斯最明显的例子就发生在我们站在悬崖上,或高处阳台上俯瞰200英尺以下的地面的时候。即使是最健康的人,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象那种往下跳的感觉,甚至是把周围的人拖下去的感觉。有些人就是为了避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而避免接近危险边缘。

露丝玛丽巴萨姆,耶鲁大学医学院学临床教授;培训和监督分析师,西部新英格兰精神分析研究所

这取决于你所说的真实是什么意思。很显然,这是无法测量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920年的《超越快乐原则》一书中,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有两种主要的本能力量在人类的潜意识层面上发挥作用。一种驱动着生命、性和世代延续,另一种则将人引向死亡、侵略和毁灭。很自然地,这两种力量会在人的内心深处产生冲突,这取决于成长过程中影响一个人的环境因素,包括创伤,其中一种力量往往会主导人们的反应和行为。

有人认为这种深刻的内在力量会影响群体和个人。例如,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个胆大妄为或自我失败的人与灾难调情,并从战胜灾难中获得快感,直到他们失败满足了他们内心恶魔的夙愿。就人类群体而言,弗洛伊德从社会、个人的角度,以及作为一名参加一战的医生,他从我们现在所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士兵做出的反应出发,形成了这一心理理论。

他感到困惑的是,如果驱使人们的只是一种性愉悦的原则,那就无法解释士兵会不由自主地不断重复同样悲惨的噩梦。如今,在最近的**《1917》中,看到那些协约国的年轻士兵兴奋地想要参战,然后以勇敢和忠诚的名义,被命令进行冲锋,冲向敌人的炮口,这或许就是某种对于死亡的潜意识群体动机。

死亡本能在精神分析领域引起了复杂的争论。如今,大多数人更强调更为具体的侵略理论,而不是定一个朦胧的、盲目地驱使我们所有人走向坟墓的内在因素。这在一些人看来太神秘了。

然而,也有理论研究者认为,我们可能不需要建立一个非此即彼的二分法。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侵略行为可能与代际间的、深入共享的人类共性有关,这些共性微妙地将我们推向死亡,而死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避免的终点。

罗绍拉马丁内斯鲁伊斯,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哲学教授,主要研究精神分析和政治哲学

弗洛伊德在《超越快乐原则》一书中,将死亡驱力描述为一种不仅是精神上的,而且是所有生命形式生命本身所固有的一种等同倾向。尽管精神分析协会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反对这一观点,他们更倾向于将其摒弃,但对其他知识分子来说,死亡驱力代表了一种合理的虚无主义和失败,或者自相矛盾的是,可以将死亡驱力看作一种重复性的、创造性的生存模式。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死亡驱力的发现围绕着暴力作为生命固有的、精神上不可克服的问题展开,对哲学和社会科学提出了政治上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在发现从创伤和痛苦中恢复的两个极限死亡驱力和重复强迫之后,弗洛伊德并没有放弃精神分析的实践。在《超越快乐原则》之后,他既没有放弃自己的诊所,也没有放弃写作和理论研究。

举个例子来说明弗洛伊德的精神,在他与爱因斯坦关于战争以及在和平中建立世界的可能性的交流结束时,他在信的结尾用了一个乐观的提法:任何促进文明发展的东西都能与战争同时起作用。然而,仔细阅读《超越快乐原则》,我们会发现,生和死既代表物质也代表趋势或驱动力以一种复杂甚至矛盾的方式相互关联。

弗洛伊德写道,死亡驱力并非单独起作用,它总是与爱欲密切相关;它是沉默的,但并不孤独。在得到这个神秘的精神经济学的规则之后,重要的是要反思这两者的理论和实践的后果:死亡本能的沉默,以及爱欲的力量会如何触及毁灭性的力量。如果我们同意弗洛伊德对于死亡的概念不是生命的限制,而是作为一个残酷的、对生命实体必不可少的破坏倾向我们就不得不思考死亡驱力与非暴力共存的挑战,思考是否有任何抵抗破坏的可能性。

目前某种形式的法西斯主义、排外主义、种族主义,以及性别歧视倾向的回归,残害女性的可怕在世界许多地方发生;另一方面,人类也在不断的剥削和消灭整个生态系统。地球的自身免疫正在反噬我们,我们必须利用所有的分析和思考工具来构建新的思想,帮助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宜居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种形式的变化体验都被视为一种差异,不是为了毁灭,而是值得占据当前和未来的时空。

本卡夫卡,纽约大学媒体、文化和传播学助理教授。私人执业的精神分析师和精神治疗师

弗洛伊德关于死亡驱力存在的论证,其生物学和哲学基础是迷人的,但也有缺陷,而且,至少在现在的语境中,可能与我们的关系并不大。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死亡驱力不是关于我们如何死亡,而是关于我们该如何生活。

我们中有些人,有些时候,总会陷入了一种盲目的破坏中。弗洛伊德认为,这始于一种天生的自我毁灭性,之后会随着我们与世界的接触而转向外部。我们折磨自己,也折磨彼此。萨特在《无处可逃》一书的结尾处写道:别人就是地狱。

这种情况每天都在公共场所上演。我们的政治和文化时刻被施虐狂、暴露狂和机会主义者的力量所支配。我们目之所及的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到残忍的行为,骄傲地展示着,为了、利益,或者政治目的。

互联网没有创造这些行为,而是将其鼓励和放大,并使之货币化。我认为Twitter是最糟糕的。如果电子邮件激起了内疚感,Instagram激起了嫉妒,Twitter就激起了虐待狂。所有关于拥有他人的言论让我们觉得,我们需要知道一切。我们使对方失去了人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失去了人性。

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治疗师,我主要治疗的是更私人的死亡驱力表现。通常为创伤,包括早期创伤。其他时候,病人会发现自己处于潜在的自我毁灭冲动中,并不断恶化,比如处于一段新关系,一份新工作;或者刚刚失去的关系或工作。自我毁灭与性、金钱、家庭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混淆在一起。围绕这些经历的羞耻感可能会很强烈,让人很难寻求帮助,但读者需要知道帮助就在那里。死亡驱力是生命的真相,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它。

当然,问题在于如何去做。人们的冲动,自然为了寻求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有许多专业人士声称拥有这些解决方案。我最近无意中听到一个女人在电话里说,治疗师告诉她,无论何时她有负面情绪,她都应该抛到脑后。一位患者在从父母那里得到类似的建议后对我说:这就像告诉一个哮喘病发作的人试着呼吸。

精神分析吸引我的地方首先是作为一个病人,然后才是作为一个医生是它拒绝这些一般的答案。我们的病人并不愚蠢,他们在受苦,常常感到很羞愧,而且,至少在此刻,他们无能为力。一个好的分析师不害怕把这种破坏性带到治疗中,只有这么做,我们才可以谈论它,而不是无助地、没完没了地重复它。精神分析需要时间和信任,而这两者都是世界上所缺乏的。但精神分析也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人最后得到一些内心的平静。

欲要知晓更多《都有"死亡本能" 悬崖上想往下跳的冲动》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新闻。

本文来源:深空游戏 责任编辑:佚名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大白深夜在水泥地上睡觉,居民隔空开车门,让大白在车里睡,这件新闻让很多观众们感动。除此之外之前也发生过很多类似的短信,因为这些志愿者们非常辛苦,为了守护大家的家园,不得不在寒冷的夜晚坚守在岗位上。之前就有一个人给大白丢了一些吃的东西,漫漫长夜,不能饿着。

一、给大白投喂吃的

因为疫情的原因,有很多志愿者都会临危受命,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就成为了保护家园的守卫者,有些居民不太遵守防疫要求,可能会半夜偷偷溜出家门,为了制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每天都会有相应的工作人员在小区门口坚守,但是周围的环境又比较恶劣,夜晚的气温也比较低,有些蛋白在助手的时候也会感觉到瑟瑟发抖,很可能长时间吃不到一口热饭。当时就有一户人家给楼下的大白递了一些吃的,让他们吃的饱一点也能够补充身上的能量。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比较难受,也希望那些居民们都能够遵守防疫要求,不要给他们添加一些无谓的负担。

二、从家里拖出椅子让大白休息

这些大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们虽然非常辛苦,也没有一丝懈怠。有一位大伯在走路的时候比较累了,就直接坐在地面上,当时后面就有一家居民,于是他就搬出来一张椅子,让大白坐在上面。当时阳光正好,微风轻拂,大白感受到微风的暖意,也感受到自己守护的人的暖意。

三、结束语

疫情情况刻不容缓,每一个大白都在拼尽全力去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那么将心比心,希望所有的居民都能够不辜负他们的工作态度,平常要注意自己的防护,不要和他们犟嘴,要多理解他们。